成都市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中学
关键词:赛课收获 优质课堂 分析学情 课堂生成 反思总结
摘要:每次自己参加各种课堂大赛或者现在观摩各种赛课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而分析这些优质课比日常的课“优质”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说它有那些特殊的品质保证了它的“优质”,确实是值得好好研究和学习的,为提高我们日常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好比家常菜和宴席上的菜的差异,日常在家吃饭,多数人是不太讲究的,更多是为了果腹,当然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对于日常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宴席上招待宾客的菜让客人吃饱仅是实用功能之一,更要兼具审美性。除去饭菜式样多,让客人有多种口味的选择外,在饭菜的花样和烹饪方法上也讲究创新,色香味俱全带来的各种感官的愉悦,在菜品的搭配乃至饭菜器皿的选用上也显示出厨师的专业功底。具有审美功能和欣赏价值。
而在每次参赛或观摩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在享用饕餮盛宴,赛后我自己也喜欢去总结一些优质课堂的特点和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向这些方面去靠近,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趣高效,下面我主要从学生的维度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优质课堂需要有生机勃勃的学习状态,需要有和谐互动的师生交流
平庸的课堂里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师生活动单一,课堂显得沉闷枯燥。但是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也非学生作秀的场所。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师生互动活动,教师应该善于“煽风点火”,组织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能做到这些,课堂想不优质都难。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中剃头挑子一头热,师生一方主动积极,而另一方则心不在焉,冷眼相待,麻木挑剔,甘做冷漠的观众,消极参与,课想精彩简直难于上青天!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
二、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
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是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
三、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从学生出发,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实现实在的课堂实效。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
“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总之,每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根据这样的一些要求,我做了一下的总结:(1)优质教学提问: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学生课堂的情绪反应: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4)学生课堂的状态: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5)学生课堂生成: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四、如何备好一堂优质课
备课要有一颗教师的心、也应该一颗学生的“童心”。问题设置和教学环节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的得学心的课堂,受欢迎的课堂,有实际效果的课堂。
备课的过程应该考虑到:学生原来学了什么?学生实际把握了什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需要预备什么?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是什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策略是什么?
今年也做了一次评委的我觉得,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教师教书的最终目的和境界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过去评讲我们是“以教评教”,主要看老师教的怎么样,素质如何?现在我们评课必须“以学评教”,主要看老师怎样指导学生学。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的“愤”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不要启发他,“悱”是郁闷,想说说不出来,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你举了一个角而学生推不出其他三个角来,你就不要重复了。因而,我们不难看出,灌输性教学法减少了学生的思维量,缩短了思维曲线,断送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灌、练、问”发展仍旧是以教为中心,都背离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论的原则。长期下去,学习习惯了被动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总结和完善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的做到从学生出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生动丰富,课堂呈现有趣高效,上出一堂堂自己满意又学生愉快的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