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070
摘要: 总部办公主楼结构高度为150米,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属于平面、竖向、扭转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目标D级。通过多种计算软件对塔楼进行了小、中、大震作用下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合理,达到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关键词:超限高层结构;多遇地震CQC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性能化设计;罕遇地震的静力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块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滨江门户位置,西至宁远路,东至通北路, 北至杨树浦路,南至天章路,和杨树浦路水厂相邻;包括一栋32层150米办公塔楼,3层地下。塔楼裙房部分首层层高7m,二层层高5.6m,为大堂空间上空,西侧为部分展示空间;三层层高5.2m,主要为办公配套会议部分;四层层高5.2m,主要为办公配套员工食堂及食堂后勤备餐,五层以上都为办公,标准层层高4.5m。
2 结构体系
办公主楼结构采用了双重抗侧力体系: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详见图 1。
+
=
图1:塔楼结构体系
核心筒分为高低区,低区核心筒位于平面中部,尺寸大约为33.2m x 13.3m,质心与刚心基本接近,进入高区21层后,西侧电梯井取消,核心筒收进6米左右。办公标准层核心筒见图2。核心筒周边墙体X方向厚度从下至上由800mm逐步减薄到400mm,Y方向墙体厚度从下至上由700mm逐步减薄到300mm。核心筒周边连梁高度为800mm。塔楼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材料等级为C60~C40。根据计算需要, 在核心筒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设置型钢,提高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承担设防烈度下地震荷载的拉力。底部加强区高度根据规范要求,从L1 取至 L3,高度约17.8m。塔楼外框架由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钢外框梁组成: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截面1200x40/35;外框梁主要采用工字形钢梁,标准层截面高度主要采用800mm(X方向)/1100mm(Y方向)。建筑在29层~31层立面收进,形成屋面13.8米的悬挑,结构利用建筑幕墙10.8m高度,设置两层高的钢结构悬挑桁架,如图1。
图2:塔楼低区结构平面布置图
3 基础设计
基础采用桩+筏板形式,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型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主楼桩径800mm,桩长40m,以-2粉砂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40;为了提高桩的承载力,采用桩端后注浆,注浆量不小于4T,单桩承载力特征值5450kN,进行了的施工前三根试桩,桩基静载报告表明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主楼基础筏板厚度为2500mm,局部承台加厚。塔楼区域桩基的布置如图3。
图3:塔楼基础布置图
4 上部结构设计
4.1 主要设计参数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和相关规定确定塔楼结构设计和分类参数[2]如下表1:
4.2 地震作用
按抗规[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Ⅳ类,特征周期0.90s;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阻尼比:0.04[2]。地震参数如下表2:
4.3 结构超限情况
主楼根据提供的并层模型的计算结果,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位移比为1.47,大于抗范限值1.2[2];首层层高为12.4米,经验算为软弱层;存在部分斜柱,4层平面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29层楼面(131米标高)以上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较大,超过抗范限值25%[2],属于平面、竖向、扭转特别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2],根据建质[2015]67号文件、沪建管[2014]954号文,应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专项审查。
4.4 塔楼抗震性能目标
根据上述主楼结构超限情况和结构的特点,按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对关键构件进行性能化设计。按高规[1],该级别在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水准分别是 1、4、5,宏观判别参见表3,具体到关键构件见表4。
表3:主塔楼关键构件在抗震性能目标D 下预期震后性能状况[1]:
表4:抗震性能目标和构件水准
4.5 多遇地震的计算分析
主楼分析软件使用盈建科YJK2.0.3,并采用 PMSAP4.3 建立第二计算软件进行对比。如表5所示,上述两种软件计算的基本周期振型和质量相差不大于2%,两个计算软件的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0.73和0.69,均小于高规限值0.90[1]。计算结果显示,各项整体指标符合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两个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规律一致,数值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均在工程上可接受的范围内,计算结果可做为进行设计的依据。
表5:主要结构特征参数比较(统计至首层嵌固端)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曲线如图4,两种程序计算结果能较好的吻合,说明计算结果确切可信。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基本无突变,说明结构侧向刚度较为规则。
图4: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
4.6 多遇地震的弹性时程分析
主楼刷选了相对合适本工程,同时满足抗规要求的3组时程波,其中包括2组天然波Chi-Chi_Taiwan-06_NO_3273,Tg(0.89)和SHW3_NGA_1175KOCAELI.USK,Tg(0.9),以及1组人工波SHW2_AW-NGA_760LOMAP.MEN,Tg(0.9) [3]。弹性时程分析所得的基底剪力如表6 所示。
表6:小震时程与反应谱基底剪力比较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反应谱与时程波分析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反应谱和时程得到的基底剪力比较接近。设计中将采用各条时程波各层剪力的包络值与反应谱进行比较,见表7,时程分析得到的X向层剪力比反应谱计算结果稍小,不需要调整;Y向在高区楼层比反应谱计算结果稍大,最大处为25层,为反应谱计算结果的1.029倍,中下部楼层时程分析得到的层剪力基本与反应谱计算结果稍小。对于Y向大于1.0的楼层,按表7中的比值对反应谱计算得到的地震剪力标准值进行分层放大调整。
表7:时程分析的层剪力与反应谱CQC的比值
4.6 罕遇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价
设计采用PKPM软件的EPDA&PUSH程序,通过倒三角加载方式,对塔楼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Push-Over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计算出结构的性能点,如图5,表明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2]。
图5:X向倒三角加载方式和Y向倒三角加载方式
表8:罕遇地震计算结果
对于框筒结构,高规要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不得大于1/100[1],在表8中最大位移角为1/136,能满足规范要求;大震与小震基底剪力比值一般要求介于2-6倍之间,经复核结构弹塑性退化合理,计算结果可靠。
塑性铰的发展分布情况如图6,随着推覆的进行首先出现梁铰,直至性能点附近时,大部分塑性铰在梁上出现,局部屋顶桁架支座处墙肢出现塑性铰。设计时对屋顶墙上出现塑性铰的位置适当加强,此处剪力墙为关键构件,按设定得性能目标进行设计加强。
图6:X向Step(106) <达到性能点> 和Y向Step(74) <达到性能点>
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PERFORM-3D进行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对关键部位进行进一步分析。选取了3组地震波,其中天然波2组:SHW11_NGA_1215CHICHI.CHY058,SHW14_NGA_1382CHICHI.KAU058;人工波1 组, SHW8_AW-HKD0660309260450, Tg=1.1s。
在罕遇地震下,塔楼两个方向的最大剪重比分别为8.35%和9.32%;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8,Y向为1/102,各地震工况下的层间位移角分布见图7,满足1/100的性能限值要求。筒体连梁大部分出现塑性铰,且塑性程度较高,起到良好耗能作用,率先屈服耗能,连梁满足构件性能要求。剪力墙少数进入损伤状态,均为轻度损坏,满足构件性能目标。钢框梁、框架柱少数为“轻度损坏”,满足构件性能目标。图8表明,塔楼所有剪力墙都满足剪切截面要求。剪力墙满足既定性能目标要求。图9表明,塔楼云图色彩少数集中在浅蓝色和绿色,即应变介于1 倍与 3.5 倍钢筋屈服应变之间,为轻度损坏。满足既定性能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能达到性能D相关要求。
图7: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rad
图8:剪力墙混凝土剪抗剪截面计算结果 图9:剪力墙端部构件纵向钢筋最大拉应变与钢筋屈服应变之比
4.7 关键构件抗震性能化设计
根据设定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详见表4;对关键构件进行分析验算如下:
核心筒剪力墙的拉弯/压弯承载力设计目标,关键构件为中震不屈服,如图10,均能满足各工况下的承载力要求。同时验算了大震工况的剪压比,如图11,大震下大部分墙肢的剪压比均满足,高区楼层的个别内墙剪压比稍大于规范限制,通过增加墙内钢骨以满足要求。
同时为避免墙体在地震作用下开裂,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及其安全性,本项目要求在设防地震下,墙肢拉应力(σt)应控制在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以内。拉应力的组合公式为:1.0恒+0.5活+1.0中震。以下为塔楼底部核心筒剪力墙墙肢在中震工况下拉应力的YJK验算结果,局部稍大于2 ftk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底部核心筒四角,将考虑设置型钢,局部墙肢设置钢板以满足要求。
图10:L1~L2层核心筒墙体中震不屈服 图11:L1~L2层核心筒墙体大震下剪压比
4.8 屋顶悬臂桁架的设计
幕墙顶标高为159.800m,至大屋面结构标高为149.000m,屋面悬挑桁架高度为10.8m,从核心筒悬挑最大桁架距离大约为13.8m。屋面桁架腹杆主要采用工字钢截面600X400X30X30及箱形截面600X500X30X30,弦杆主要采用工字钢截面800X500X20X40及箱形截面1200X500X40X40/100 X500X40X40。三维及剖面如图12。
图12:屋顶悬臂桁架三维及剖面图
对大悬挑桁架,对变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小震及风作用组合下,结构X向桁架最大挠度约71.01mm,相对挠度约1/314, Y向次桁架最大挠度约58.47mm,相对挠度约1/541,均满足规范悬挑结构1/200的挠度限值。结构构件最大应力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包络)控制在0.85以下。
5 超限抗震加强措施
办公主楼根据超限的情况采取了如下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及对策:
明确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按此指导分析、设计;
对刚度突变突变的软弱层L1~L2层、L32层,地震剪力乘以1.25增大系数;
严格按高规]8.1.4条[1]之规定对外框进行剪力和弯矩调整;
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比较反应谱和弹性时程结果,放大相应楼层地震力,进行包络设计;
控制底部剪力墙的中震拉应力不超过2ftk;
通过局部设置型钢,严格控制剪力墙轴压比及剪压比满足规范要求;
核心筒设置底部加强区,根据分析结果对薄弱楼层的核心筒增设钢骨和钢板,在底部自嵌固端至L2层局部墙体内设置钢板。
对于楼板局部开洞较大楼层,及竖向收进部位楼层,采用弹性膜对楼板进行详细分析,按中震弹性目标计算出的楼板应力进行楼板配筋,双层双向配置,配筋率不小于0.25%[2],确保楼板能传递水平地震剪力。
对于顶部竖向收进部位楼层, L27层楼面以上核心筒抗震等级提高为特一级,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已为一级,不再提高。
将底部加强区外框柱与核心筒、屋顶悬臂桁架及以下6层核心筒,按关键构件性能目标进行分析和设计。
通过罕遇地震下Pushover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和PERFORM-3D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X向与Y向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规范限值,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能达到性能D相关要求,表明在罕遇地震下,结构拥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可达到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2]。
6 结语
设计采用多种计算软件对主楼进行了小、中、大震作用下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合理,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对不规则超限采取了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保证结构的抗震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2],达到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抗震安全性可靠。于2021年1月通过上海市抗震超限高层专项审查。
参 考 文 献
[1] 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 DGJ08-9-2013.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