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整体护理质量,使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儿科护理;临床效果
引言:随着近些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使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由于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较小,其自制力和依从性非常差,对各项护理措施的有序进行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令该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详细分析了儿科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此为增强患儿的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儿科患儿60例,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3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人数和女性患儿人数分别为16例和14例。患儿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8岁和1岁,平均年龄为(5.6±1.2)岁。在观察组3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人数和女性患儿人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患儿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岁和1岁,平均年龄为(5.4±1.1)岁。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病症特点及身体状况,为患儿及家属提供观察体征、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等临床服务,令患儿的病症问题逐渐改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调节病房温湿度
医护人员通过调节儿科病房的温湿度,可以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儿的整体康复进度大大加快,令患儿的情绪状态也变得更加平稳。通常情况下,病房温度应控制在26℃左右,湿度应控制在45%左右。
1.2.2 优化康复氛围
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病症程度,采取定时更换床单与被套,既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感染的情况出现,使患儿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又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护理舒适度,令患儿拥有良好的治疗体验。普通患儿的床单被套更换频率为12h/次,急重症患儿的床单被套更换频率为6h/次。而通过为患儿提供玩具和漫画书,可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良好效果,让患儿的不良情绪有效缓解。同时减轻患儿的疼痛感,令患儿拥有良好的护理治疗体验,促进患儿的病症问题及早痊愈。
1.2.3 联合家属
医护人员对患儿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应积极主动地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患儿的病症情况及康复进度。并通过鼓励表扬与健康宣教相结合,提高家属对患儿病症的认知程度,以此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同时引导家属通过抚摸、拥抱和讲故事等形式,亲身参与到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保障各项临床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令患儿的护理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儿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 ±s,分)标识效果,经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s,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质量评分 | 满意度评分 | ||||
观察组 | 30 | 95.16±1.31 | 94.68±1.74 | | |||
对照组 | 30 | 80.46±1.05 | 81.13±1.18 | | |||
t/X2 | | 15.469 | 13.522 | | |||
P值 | | <0.05 | <0.05 | |
讨论
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病症特点、情绪状态及认知水平,通过调节病房温湿度、优化康复氛围及联合家属等措施,使患儿的不良情绪得到较好的缓解,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顺利开展。相比于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整体护理质量,并使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促进患儿的及早康复。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16±1.31)分,满意度评分为(94.68±1.74)分。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0.46±1.05)分,满意度评分为(81.13±1.18)分。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采用心理干预,在增强护理质量和改善家属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使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令患儿的病症问题尽快好转。为患儿的早日出院,起到有利的帮助作用,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红霞.心理干预在泌尿系结石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119-119.
[2]韩春红.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189.
[3]杨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6):134+137.
[4]王艳,田莉,成静.心理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对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7):183-184.
[5]苟玉会,狄燕玲,韩家旭.临床心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107-108.
[6]蒋玉娜,纪会娟,郄娜,孔红肖,韩彩娜,贾品.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02):225-227.
作者简介:杨楠(1988-03)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新乡市;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