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实践探究

张清泉

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42200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对乡村振兴极为重视,不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的村庄规划也面临着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外流、编制单位技术水平层次不齐,以及部分地区对村庄规划认识不足等,无一不对村庄规划带来一定的阻碍,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基于此,以下对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实践;探究

引言

在重大决策部署条件下,为实现“乡村振兴”,应以建成我国小康社会为基础,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主阵地、提高高度决策性部署,做好“三农”主抓手。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农村深化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文件,旨在更好的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优化和实施,是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理念。

1新时期乡村空间利用特征与治理逻辑

城乡国土空间统一管控视域下,针对乡村空间的开发利用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是完善空间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相比,乡村空间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更大,体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乡村空间结构的不连续性、功能的多样性、价值的复合性和关系的复杂性,构成了新时期乡村空间利用的主要特征。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中乡村空间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空间(如耕地、草地、林地和设施农用地等)、农民生活空间(如农村宅基地等)、农村生产生活配套空间(如基础设施用地、乡村公共服务用地等)。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目标,对乡村空间开发管制与利用保护提出全新的要求。当前乡村空间利用过程中出现空间结构不合理、功能体系不健全、权属关系不明晰、组织体系不顺畅等问题,成为突破乡村空间治理困境的主要着力点。

2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2.1城镇化推进,人口外流,多数农村持续衰败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面临着城镇化推进影响。城市经济水平提升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尤其农业机械化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很多农民进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这直接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多数农村持续衰败,余者仅为一些儿童、老人,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2.2乡土特色消亡,被迫同化

实现乡村振兴还应解决拯救乡土特色消亡的问题。由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他们进城务工或从事商业经营,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他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本具有农村特色的人口被迫城镇化,失去了原有的乡土特色。此外,一些具有历史底蕴的村庄因人口流失也成了“空心村”,失去了原有色彩。

2.3编制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成果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我国的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也存在着村庄规划编制单位限制约束力度不足的问题。虽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家政策当中明确提出鼓励公众参与,但却对相关资质缺乏较为科学、严格的统一规定,在资质要求上的管理并不严格,导致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规划编制团队或者单位在没有接触过村庄规划编制的情况下也投入编制工作当中,致使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编制的质量。

3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实践策略

3.1坚持主体功能战略方针

在当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过程中,要遵循空间战略规划原则,坚持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要求,全面发挥国土资源的优势与功能。首先,相关部门应按照乡村国土资源的空间格局特征,明确不同空间主体的功能定位,按照社会产品需求、空间用途、管制措施的差异性,对乡村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集中化、分类化开发,具体可将乡村地区的土地、水域、湿地、废弃地等空间按照人居、生产、环保等要求,分类整理。其次,需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乡村体系。由于乡村地区的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以及乡村空间等定位不明确,今后在国土资源综合整治过程中需强化方面内容,划分区域管理模块,合理增减空间资源比例,构建适宜的乡村空间格局。

3.2保留年代特色,打造特色新农村

保留年代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农村,也是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选址时要注意具有特殊性的人文景观,比如文化底蕴比较丰厚、年代特色比较突出的小村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乡村年代历史文化资源,推广民俗文化,传承文化经典。这种类型比较成功的乡村文化振兴新形式当属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长广地区。闭矿多年位于广德市新杭镇的长广煤矿矿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见证过新中国建设那段火热的岁月和光荣的奋斗史,工矿小城,穿山隧道,矿井遗址极具年代特色,当地政府请来了高校专家做牛头山区域绿色发展规划,将这里未来的发展定位为国家矿山公园,太湖西岸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积极推动以矿山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将包括火车站、电影院、文化宫、商业街等颇具“长广元素”的旧建筑均不拆除,曾经的标志性街景会“原汁原味”保留。同时拟定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新面貌”的三年整治目标规划,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了社区环境治理,在长广地区实施8条村镇道路建设,推动相关土地复垦整治工作,协调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新乡村产业链,并将其发展成为具有传承特色的美丽新农村。


3.3深化“三位一体”政策架构

按照当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方针指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可从“目标导向—重点内容—实施保障”3个方面出发,构建以国土资源综合整治为主体,实施“三位一体”工作架构,以此深化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战略目标。为此,乡村地区各部门首先要关注乡村低效能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修复乡村生态系统。可制定完善的生态用地制度,约束乡村居民合理用地。乡村地区各部门要完善国土空间整治工作的政策。在完善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同时,还要完善其他资源整治的推进机制,如整治规划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城乡一体化补偿机制等,以此搭建乡村国土空间的政策发展架构。

3.4坚持主体功能战略方针

在当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过程中,要遵循空间战略规划原则,坚持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要求,全面发挥国土资源的优势与功能。首先,相关部门应按照乡村国土资源的空间格局特征,明确不同空间主体的功能定位,按照社会产品需求、空间用途、管制措施的差异性,对乡村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集中化、分类化开发,具体可将乡村地区的土地、水域、湿地、废弃地等空间按照人居、生产、环保等要求,分类整理。其次,需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乡村体系。由于乡村地区的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以及乡村空间等定位不明确,今后在国土资源综合整治过程中需强化方面内容,划分区域管理模块,合理增减空间资源比例,构建适宜的乡村空间格局。

结束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振兴乡村,要构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着眼于人口产业与资源文化的发展,从整体出发、全局规划,构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格局。地域特征是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特色,在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振兴乡村更应树立起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意识,认识到发展条件的不平衡性、差异性,从各方面全面发展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娜.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14):180-181.

[2]阳宗廷.国土空间规划路径分析[J].智能城市,2021,7(09):110-111.

[3]李娜.乡村空间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链接路径探索[J].城乡规划,2021(Z1):82-89.

[4]何文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38-39.

[5]陈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0(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