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简论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冷红英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610110)

【摘要】随着教育界的不断革新,高校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工科背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趋向于应用型,这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创新方式。基于此,本文便围绕着应用型电气工程人才培养展开了分析和研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为切入点,进而分析了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当前社会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经济发展与工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而工业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所以,市场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同时,从当前社会实际发展来看,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而自动化产品逐渐升级,今后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比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所以此项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专业需要积极创新,找到最适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发挥教育阵地的优势,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前提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一种多变性、复杂性的控制系统,需要将信息和大数据作为实际基础。和传统装备型电力系统不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智能化、自主化以及信息化的基本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以及多能源接入的影响下,为更加贴合时代的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进行着积极的创新和改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各类相关的实验实践环节,这体现出此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当前社会形势的要求下,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内很多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对此越来越重视,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轨道交通供电及其自动化专业,沈阳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等。从目前情况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旧存在着理论和实践教学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学生经一系列学习后,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切实增强,所以,专业教学还需要不断改进,真正体现出理论结合实践,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要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社会进行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人才的应用技能和工程能力都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具备电气工程的研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具备运行维护、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能力,应当是综合创新型和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因该课程所需要的专业教材,涉及到很多数学公式和推导,只有较强的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吃透教材。其二是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较高,该课程的学习最终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教材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多使用于不同领域的信息处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难题,比如学生不耐烦学习复杂的公式和推导,且对前期基础性的数学课程内容掌握不牢靠,或者已经以往。因此,高校在对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应当对教学环节和内容进行优化,对工程实践的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对智慧教学进行普及和应用。比如“金课”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更强,而且教学环节是可重复、多渠道、创新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工程背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完成了有机的量化和细化。

(二)调整理论、实践教学比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专业,需要学生在经过系统教学以后,能够对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掌握,进而可以熟练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也在不断进步和更新,所以此项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紧跟形势不断更新的,要求学生学习后,可以具备软件、硬件装备的综合设计研发能力。电气工程这一学科的实验性比较强,所以课程的具有独立体系,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分别梳理,让实践教学的比重适当增加,让学生能够进而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特点,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遵循“三个包涵”标准

三个包涵标准为:基本知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认知、基本实践。工程能力:标准化流程、工程实现、工程认证。创新能力:专业创新、工程创新、能力创新。这三个标准代表的是工程能力的标准,同时也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顺利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需要遵循“三个包涵”的基本标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根据当前社会背景,以及教育教学实际目的和任务,确定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促进培养方案、方针的科学性,保证学生能够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加专业的技能,使其能够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使其可以更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洋,张运波,钟菲,贺琳.面向未来的新工科视域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市场,2020,27(07):29-30.

[2]王铭,潘大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0,34(02):68-71.

[3]叶爱芹,汪婵,徐亚玲.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2020,49(10):213-215.

[4]陈丹江,樊慧丽,郑子含,杨亚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5):66-68+76.

[5]白逸仙,柳长安,艾欣,廖偲伶.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挑战与应对——基于十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的实证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3):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