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装备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中国新能源装备发展研究


李沅赛


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1416


摘要:随着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结构过剩、布局不平衡以及储能瓶颈的逐步出现,新能源装备要求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其中技术创新是新能源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也是综合创新管理的微观层面,即技术要素创新;产业创新是新能源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推动力,也是综合创新管理的中间层,即整个价值链的创新;制度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新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切入点,也是全面创新管理的宏观层面,即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综合体。

关键词:新能源装备;能源革命;战略思考

1国内外新能源设备发展现状

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冲击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举例来说,在丹麦、荷兰和德国等国家,风力发电和负荷中心的地理距离相对较短,从而能够实现就近接入和本地消费,而且开发成本较低。在政府政策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出台了比较全面的新能源发展政策,基本涵盖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并且从新能源发展的各个方面考虑实际效益。今后10年,在新能源装备的核心技术上,世界各国将集中在晶体硅净化技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打破大型风力发电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关键部件以及特高压输电技术、数字化技术、改造技术、海上风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的技术的这些壁垒,可为各国新能源设备产业未来发展提供关键支持,占领战略指挥高地。

2全面创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综合创新管理理论是以培育核心能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以创造/提升价值为最终目标,将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市场、组织、战略、制度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以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实现“全员工、全时间、全空间、全价值链创新”的框架。

在产业发展方面,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应包括:创新要素,主要是指创新和改善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要素,如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主要是指原有产业或企业正在转型或形成的新产业,包括产品(服务)创新。空间创新主要是指在国际视野下,或在新技术的引领下,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领域的拓展,然后辐射到市场的开放式创新。制度创新主要是指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从创新战略、内容、空间、组织等方面来看,综合创新管理与传统创新管理的区别在于它能很好地引导企业创新。要强化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创新管理强调企业全系统创新、全方位创新;要以创新为核心,实现产业、学术、科研、金融等多方面资源的双向整合,形成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动力,积极推进创新综合管理,推动发展。加速能源革命,培育新能源设备及相关产业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3 中国新能源装备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3.1以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装备从价值链下游向高端发展

风电、太阳能设备技术创新方向。风电设备方面,提高主轴承、变频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加强齿轮箱、发电机、叶片等关键部件的可靠性研究。提高质量水平,发展空气动力学和动力学设计技术,研究常规风电技术,如技术、控制技术和标准,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大功率和重型风电机组(包括海上风电),建立风电开发并网智能支撑系统。在太阳能设备方面,开展太阳能光伏应用集成技术研究,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相结合,实现太阳能热水、采暖的综合利用。同时,推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建立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新能源设备需要改造升级,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是强大的助推器。物联网是实现能源装备技术自主可控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综合创新能力、促进二者融合的迫切需要。新能源装备企业应抓住物联网技术与制造技术交叉融合带来的难得产业创新机遇,深化和加强物联网和互联网在能源制造业的大力应用,努力提升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功能。互动集成协作,加快新能源装备向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服务化装备转变,推动能源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致力于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通用技术、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形成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并最终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综合能力。

3.2工业创新推动新能源设备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

从整体上看,我国新能源设备企业在认识和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频繁的操作以及交付计划的失败经常发生。关键的限制因素,其中生产、加工、装配环节一直是利润率最低的环节,而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则处于价值链曲线顶端。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的真正融合。从最初的“劳动力专门化”到两个行业的“互补性优势”,再到产业间“真正地融合”,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即能源设备制造业是以原有技术(知识)为基础的集约化,进一步加强现代知识要素的配置。

第二,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相关配套服务,建立完善的能源装备制造业协调机制,形成初步协商、规划协调、研发技术、设计方案、制造、检验与试验、试运行等工作。监督、维修服务、保养及更新,直至产品报废、拆解或回收等产业链的一体化设备。

  1. 积极拓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范围、领域和深度。物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生物技术和生物产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核电高端化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智能制造、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加工等技术机遇。通过对设备的调试运行及售后服务的质量保证,实现了单机制造与生产。整个企业转型成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3.3用制度创新引领新能源装备从功能保障走向新局面

伴随着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的蓬勃发展,轻便、分布式、多功能、高科技的新能源装备已经越来越近。这会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影响我们的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都市、乡村、工厂、家庭,新能源设备遍布社会各方面,几乎无处不在,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绿色、美丽。比如,在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自行车、太阳能灯笼、电池、模组和光电热产品, LED太阳能灯、风电设备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正是系统创新的源泉,来自生活方式及其领域的全面创新。

4结语

在新能源技术和政策制定方面,可以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外事方面,中国应积极推动能源外交进程,为与主要能源供应国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平台。加强与主要能源消费国的沟通和联系,共享能源信息,打破技术封锁,在能源领域积极争取发言权,促进我国经济在新能源的带动下更加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朴. 走出一条新能源装备制造特色发展之路[N]. 张家口日报,2020-08-01(003).

[2]孟凡生,宋鹏.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及协同要素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03):15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