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 助力思维进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读•思•达 ”教学 助力思维进阶

蔡燕婷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362000

摘要: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是教师基于数学本质,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提升学生思维的分析力、理解力和融合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丰实认知的内涵,助推思维的进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扎实形成。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思考 数学表达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促使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校教学要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模式进行转变,从一个纯知识技能的教学时代向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时代进行转变,而教师也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向引导者的角色进行转变,以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再唯分数论,最终都应在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进行全面的体现和培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读•思•达”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些角色的转变,顺应了教育时代的发展潮流。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乃有教之学,教学过程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则主要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加工,从而把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所以这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1]教学中的“读•思•达”教学包含了知识的阅读、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表达环节,而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融合缺一不可的联系。通过阅读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阶段,再由学生去整理思考的内容进行完善的表达阶段,而表达同时又促进新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读•思•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阅读、阅读引发的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进行表达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提高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2]

一、关注数学阅读,提升思维分析力。

人们对阅读的认识往往与语文和英语学科进行联系,但是阅读不但是指文学作品和书籍的阅读。整体来看,阅读包含了文字图像、表格等信息,学生通过眼睛收集到相关的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在大脑进行思考整理。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蕴含了大量有关阅读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数学材料进行自主化的阅读,要深入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关于信息提取、以及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文字的概括能力。通过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数学审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力。比如:学习“测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中有关测量的学习素材,通过自己对测量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测量中的具体含义,提取测量的重点内容。通过阅读,学生明白测量是要有参照物的,并且需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测量才有意义,亦能关注到测量的关键因素。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拓展知识的阅读,如数学教材中会出现的一些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生平、数学的文化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扩展学生数学视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数学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二、关注数学思考,提升思维理解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充分经历各种思维过程,积累思维经验,发展数学思维。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核心问题:“估一估、算一算智慧老人家的客厅面积有多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组合图形的结构,思考图形的组合特征,从而发现可以将图形进行拆分或添补,提炼出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接着依托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计算客厅的面积吗?”驱动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锻炼思维理解力,提升思维品质。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与多边形相关的资料,做进一步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3]

三、关注数学表达,提升思维融合力。

目前,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差,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数学表

达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较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数学表达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维交流平台,如:“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谁看懂了他的做法?”“你还有补充吗?”等,通过引领学生对问题的不断聚焦、发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不同见解,积极分享数学学习中的疑问和收获,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说得清,想得明,理得透。同时,在提升数学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判断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可以及时有针对的进行指导学习。例如:很多学生在描述物体的大小、长宽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忽略单位或对计量单位使用不当的情况:跳绳的长度为4,一块橡皮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等,又如学完“观察物体”,仍有学生想不通:“为什么站在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等,教师要抓住契机,营造互动的、合作的、反思的、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层层深入的对话、富有辨析的说理,有利于学生思维融合力的提升。通过数学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学的严谨性,进而突出数学的魅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是教师基于数学本质,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材料的选择、核心问题的引领、数学活动的组织和交流环节的设计等,引导学生进行精阅读、深思考、准表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丰实认知的内涵,助推思维的进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扎实形成。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B20-124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读思达” 教学法[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50

[2]陈垚清.“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6):123-124

[3]连志珍.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方法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1(1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