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感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如何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感兴趣

海玉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郞中学 邮编 756000

摘要:兴趣是牵引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教师持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对于其取得优秀的数学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就更需要教师应用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感兴趣,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对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激发

前言:

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有力助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心态下,才会更加积极去探索和学习。另外,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应用数学知识深度、巧妙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并为其提供知识共享、互相的交流平台,使学生的学习压力、难度得到分解,才不会让初中生对学习数学望而却步。

一、注重营造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上,教师要积极分解数学知识的枯燥感,让学生用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才会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陈旧的理念,不断去更新教学策略,灵活转变知识的输入方式。对此,多媒体技术就是不二之选。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会让生硬的文字知识变得有活力,并让初中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学生在视野开阔的情况下,心情也会随之得到良好改善。其兴趣自然也会在无形中,得到良好培养。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内容,去创设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是生动的人物、事物视频,也可以是趣味的动画的形式。再或者也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几何图形等。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加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才会保证课件的多样性、多面性。如,关于“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数学知识,教师单纯讲解如何将减法转变成加法去计算,以及相关的运算法则,就会让学生感觉十分枯燥,缺少学习动力,而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趣味的情境中,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大增。教师可以依托有理数学加减法的知识,创设关于海平面、海拔数的教学情境。并且,用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视频方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是8844.43,吐鲁番盆地的海沷是约是-155米,这两处的海沷总共相差是多少米呢?”,并且,向学生普及海沷的含义。在学生观看到声色俱全的海浪画面,在想象海平面与地面的之差的差距,就会理解相差的高度应该是由8844.43-(-155)=8844.43+155米。此后,教师再引入有理数中的运算法则,学生就会快速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十分集中注意力,进而扎实的掌握。

二、注重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

好奇心与兴趣同等重要,同时好奇心还是兴趣培养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喜好等有更多的了解,才会更准确和高效地激活其好奇心。初中生往往会产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作用不大的错觉,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为了更好的授课目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考虑去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巧妙链接点,让初中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奇妙用途,从而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值得教师提升的是,要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机会,积极引起学生的主动意愿,让其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跟随教师的教学方案,并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才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激发效果。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价值非常高,但对于生活阅历和数学知识积累不多的初中生而言,就会对一些相关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知欲。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引入的初始环节,引入生活实例:“一个油桶连桶共重10公斤,当汽油用去一半时,连桶共重5公斤,那么汽油和油桶分别重多少公斤呢?”。这个看似简单的应用题,会让不懂得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初中学生感觉十分好奇,并且会快速激起其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进而就会主动向教师请教。此时,教师再融入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并启发学生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以及求知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列出方程:616f77c76f03f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5=10的方程。接下来,再指导学生去计算,就会让初中生掌握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掌握理论知识如何与现实问题良好链接的方法,进而快速提高解题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注重降低思考难度分解学习压力

初中生精力充沛,之所以对数学主动学习意愿不强烈,有较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知识的学习起来不易理解,所以让学生消耗较大的耐心。教师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学习意识,需要应用有效指导策略,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满足教学要求。合作学习模式,就是恰好可以满足这两项条件的完美选择。此外,教师要注重同步去创设一个轻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可以愉悦参与数学知识的探讨,才会让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共同进步。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去优化布置学习、探索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良好的视域中,产生主动想要去求知的欲望,会更好促进其思考成效。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在小学时期已经学习过最终结论,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学生仅是知道结论。将其放到初中教材中,就是为了让初中生可以对这一结论的形成过程、证明方法充分理解。但直接让初中生独立去证明就务必会让其面对较大的难度。为此,教师就可以在简单讲授后,引入练习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并主动探究到答案,相比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一张可以显示三角形出内角和外角的图形,并提问:“在这个图形中,哪些角是三角的角,哪些不是?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并且,让学生分成小组去探讨。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领悟到三角形的内角可以向外延伸的原理,对相关证明的知识,也会快速、深刻的记忆。

总结:

让学生在活力满满的氛围中,去接触、学习和思考数学知识,会使其拥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和状态,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充满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此基础上,注重挖掘数学知识中,可以引发初中生好奇心的知识点,并合理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才会让初中学生对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更主动去学习。并且,还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健.浅谈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导引[J].才智,2019(30):119.

[2]朱照锐.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J].华夏教师,2020(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