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3

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曹雯雯 赵昭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200

摘要:目的:积极探索清胃散加味方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方法: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采集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型患者46例,通过Excel表格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清胃散加味方,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则是采用常规多潘立酮片,疗程总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状况,并对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通过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要低于治疗之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后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治疗时采用清胃散加味方获得了明显疗效,应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进而为患者带来福音。

关键词:清胃散加味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



前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英文为functional dyspepsia,简称FD,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功能性胃肠病,其一般指的是谓和十二直肠功能紊乱造成的症状,利用严格检查得知出现这些疾病症状时一般患者会呈现上腹痛、上浮灼热感、餐后保障和早饱等现象,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病、机制范畴。近些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脾胃湿热证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属于常见的证候之一,受到众多医家的高度重视。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采集4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患者,通过Excel表格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观察组中包含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区间为26岁-69岁,平均年龄为(52.25±12.11),病程为5个月-6年,平均病程(3.84±2.56);对照组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区间为22岁-67岁,平均年龄为(51.04±12.04),病程为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03±2.97),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备可比性,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罗马III标准当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餐后饱胀、上腹痛以及上腹有灼热感等至少其中一项;不存在能够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在诊断以前6个月就出现症状,在近3个月期间症状符合上述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当中关于脾胃湿热证相关的标准,主症包括:脘腹疼痛或者痞满、口中干或苦、食少纳呆等,次症主要有:身体沉重困倦、恶心呕吐等,以上主症+次症两项就能够确诊,

1.2.2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满足中医脾胃湿热证证候标准,年龄处于17岁-73岁,无论性别。

1.2.3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7岁或者大于70岁;和其他功能性肠胃病出现合并;合并胃息肉、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疾病、病理诊断怀疑存有恶变的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神经管能症、发生血液、肝脏、肺脏、心血管、肾脏等病变或是对生存造成威胁的疾病;妊娠期妇女或是哺乳期妇女。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应用清胃散加味方开展治疗,药物通常含有生地、生薏苡仁、厚朴各20克,升麻、半夏、淡竹叶各10克,黄连6克,牡丹皮及茯苓各15克。如果患者存有胃脘疼痛症状,需要在其中添加白芍及炙甘草各10克,以及延胡索15克;若是存有泛酸、烧心的症状,应在其中添加5克茱萸、15克海螵鞘;若是出现腹胀的症状,在其中添加10克枳壳。每天一剂两次,用水煎两次,取300毫升药汁,分早餐及晚餐后服用。对照组患者运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每次一片、一天三次,在餐前30min服用。两组患者的疗程为4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确保饮食规律、严禁食用辛辣、生冷食物以及暴饮暴食。

1.4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观察,通过0、3、6、9分详细记录主证的无、轻、中、重。而0、1、2、3分则用来进行次症的记录,利用中医证候的单项积分总和得出总积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效果。

1.5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之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X100%。疗效指数≥95%,表示临床患者的痊愈;如果70%≤疗效指数<95%,表示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如果30%≤疗效指数<70%,表示患者临床效果有效;如果疗效指数<30%,则代表无效。

1.6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学展开分析,针对资料的计量利用均使用±标准差6170d7e9dad69_html_922a1f2c2e4f078e.gif)代表,利用t检验;对比技术资料率,利用X2进行检验,差异性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各项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通过治疗以后,中医证候及总积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与之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对照组(n=23)

观察组(n=23)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胃脘疼痛

5.55±2.42

2.52±2.29

6.54±1.67

2.19±1.38

脘腹胀满

6.87±2.22

4.24±1.87

6.94±1.74

2.57±2.27

口中干或苦

2.28±0.98

1.35±0.13

2.21±0.71

0.83±0.79

食少纳呆

3.21±2.27

1.46±2.96

3.08±2.51

1.40±1.44

身体沉重困倦

2.21±0.67

0.82±0.32

1.81±1.04

0.35±0.87

恶心呕吐

1.98±1.33

1.25±0.76

2.05±0.85

0.61±0.89

总积分

22.66±0.98

11.87±2.87

22.87±1.42

8.23±2.27

2.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更佳,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组别

观察组(n=23)

对照组(n=23)

临床治愈

7

4

显效

12

6

有效

3

7

无效

1

6

总有效率

95.65%

73.91%

3讨论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式,通常采用促使肠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肠胃黏膜等方法实施辅助治疗,但在具体的治疗中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愈来愈倾向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治疗时,与“胀满”、“痞满”互相对应,病因不明,无法明确单一病因或是中医证型。所以,从中医角度明确其证候类型,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结语:

通过本文的对比可知,不管是各种中医证后单项积分及总积分,还是属于中医证后疗效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方面的数据都占有显著优势,代表清胃散加味方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治疗具有显著作用。除此之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具体治疗中,清胃散加味方的治疗十分明显,由此表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治疗优势较为突出,值得在临床中实施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婷.清胃散加味方+西医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5):159-160.

[2]刘峰.清胃散加味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3):28.

[3]刘倩.清热化湿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36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2):52-54.

[4]肖晓桥,喻斌.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05):70-73.

[5]莫瑶,黄雅惠.三仁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1):1003-1004.

[6]梁厚策.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