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瓶颈生”心理干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小学生“瓶颈生”心理干预策略

杨妙龄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369

摘要:我们通常将那些学习进程进入困难时期,即使努力效果也不太理想的学生称为“瓶颈生”。“瓶颈生”经常面临强烈的失败感,这种失败感主要来源于自身、家长及教师对其学业成绩水平的认定方式。本文研究讨论的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瓶颈生”,希望能够给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带来更多地思考参照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瓶颈生”;心理干预;团体辅导;

前言:本文提出小学高年级“瓶颈生”心理干预的具体实施措施和策略,即建立心理团辅小社团。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帮助“瓶颈生”学习缓解焦虑的技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为“瓶颈生”搭建强有力的同伴支持网络;通过做好宣传工作,将班主任纳入“瓶颈生”心理干预系统;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瓶颈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帮助“瓶颈生”逐渐走出成长瓶颈期。

一、对“瓶颈生”这一定义的认识

瓶颈,暗指一个事物在其发展或者变化的整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或者说都是障碍,进入了一个艰难的阶段。如果你一旦跨越了它,事情的发展和演变也许就会更上新的层次,反之,事情则很快就有可能停滞不前。我们一般都把那些即便在学习上比较努力、很辛苦,但是其效果也没有那么理想的学生简单地称之为"瓶颈生"。这类学生在我国小学教育的学习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正处于向高等教育中学阶段转折时期的学生中,他们往往会面临很多的失败情绪。然而,众多心理学研究和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业成绩其实跟具体分数没有直接相关,而与学生自身、家长和老师对其学业成绩水平的确定方式直接相关。因此,所谓"瓶颈生"其实并非他们的专科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而是他们的专科学习成绩在各个班级或年级的排名中都处于一个中等位置,是这个位置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焦虑。

二、小学生“瓶颈生”心理干预策略探讨

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学龄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勤奋学习,如果学生完成了该项任务,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较高的生活热情,反之,就会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这个生命周期内,他们之所以会产生焦虑问题,大多与他们完成当前生命任务的情况有关。另外,人是社会性动物,其行为和心理反应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其中,在环境因素方面,给部分调查对象带来较大影响或压力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人更好地成长,但压力过大则会使人产生焦虑,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适切的资源。但是,学校“瓶颈生”人数如此之多,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仅靠学校一两个心理辅导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这部分学生呢? 我们可以以学校每周一次的社团课为契机,组建心理团辅小社团,从中摸索出一种通过活动舒缓学生焦虑情绪、缓解学生学业压力的高效方法。以一个班有50名学生作为案例讨论标准,抽取学业成绩排名处在班级中等位置的“瓶颈生”15 人,建立心理团辅小社团,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协助这些需要心理干预的“瓶颈生”缓解焦虑。

1.组织开展群体性的社团活动,帮助"瓶颈生"掌握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与技巧

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学习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的综合。观察他人的行为及结果,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因此,组建一个小团队,从团队中互相观察和学习变得尤为重要。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者、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整体比部分重要,群体作为一个内在的关系组成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要远大于孤立的个体。心理团辅小社团致力于营造安全、充满肯定、富有归属感、能够提供同感支持的团体氛围,使队员能够在这种和谐的团体氛围中自由地分享内心感受,尽情地舒缓焦虑情绪,并让学生通过队员之间的互相观察、模仿和影响,获得体验与成长的活动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这 15 个“瓶颈生”从刚开始彼此很陌生,到逐渐加深认识,再到最后成了好朋友,凸显了一个团队的成长历程。在团辅活动中,队员们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在分享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倾听中真诚地为同伴提供支持和理解。根据班主任的反馈,这些学生大多在学业成绩上有了进步,考试时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小部分学生的活动成效尽管没有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但是他们更加愿意跟同学交往,性格也开朗了不少。

2.组织和开展相关主题班会,为“瓶颈生”搭建强有力的合作同伴和支持网络

心理团辅小社团的活动成效明显可见,证明了这种小组团队活动对缓解学生学业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的作用。于是,我们将这种活动方式推广到“瓶颈生”所在的各个班级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相关主题的团辅式班会课。班会主题大都来自或改编于心理团辅小社团开展过的、学生认可度高的小组活动。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我校高年级各个班级的心理环境氛围均有了明显的改变,理解与支持、信任与信赖的同伴关系氛围为“瓶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

3.切实做好教育宣传活动,将班主任列为"瓶颈生"的心理干预体系

班主任可能是除了家长以外与每个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人,也是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身心成长的最重要的人,如果将班主任工作纳入"瓶颈生"的心理干预体制,那么我们的星星之火便能够真正"燎原"。我们可以通过公开的、团辅式的教师班会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向全体班主任介绍和展示各类心理团辅教育实践活动的完整过程,并与他们交流学习、分享经验。这样既增强了班主任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程度,又提高了班主任在实践中对于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干预的知识和技术能力。

4.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瓶颈生"提供了更多的心理支撑和精神保障

为给所有的、包括"瓶颈生"在内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服务,我们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地整合各类社区、各个家庭等的资源,定期组织邀请社工、心理学科专家来校为大多数学生举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传讲座,教授大多数学生如何掌握简便易学的缓解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举办一些亲子活动、通过开展家庭关系宣传讲座,引导父母重视良好的家园环境对于小学生身体和精神健康成长发展产生影响和推动作用,帮助他们掌握如何维护和谐的家园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园环境气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家长一直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健康成长始终都离不开对家长的关怀。因此,我们还需要密切地联系每位学生的家长,及时地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发生改变,及时地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为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适当的支持。


结语:青少年的健康不仅是生理方面的健康,也涉及心理方面的健康。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关爱,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支持。“瓶颈生”在班级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当他们受到所谓的“失败”的侵扰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此时,他们更需要教师、父母、同伴包容、接纳和关怀,更需要在他人的关爱与协助下改变自己对压力的态度和看法,学会应对失败感。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教师有义务整合多方资源,包括家庭、社会的力量,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瓶颈生”尽快摆脱成长中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谢美婷. 小学数学困难生的转化策略[J]. 科普童话, 2019, 000(006):P.16-16.

[2]张玮. 小学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其教育转化[J]. 师道:教研, 2017, 000(006):20-20.

[3]张艳玲. 强化小学后进生心理教育的对策[J]. 考试周刊, 2014, 000(018):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