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源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为了全面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发展进程,要从生态维度、环境维度以及资源维度落实相应工作,在打造生态保护体系的同时,确保资源节约和排放优化等内容都能落实到位。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评价内容,并着重探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发展评价;内容;建议
要想全面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战略水平,要充分融合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合理性收集发展动态信息,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生态文明控制规划,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奠定基础。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评价内容
(一)评价思想和方法
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工作的战略布局层面分析,为了全面减少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要积极建构更加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促进生态健康、环境良好且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发展平台[1]。
基于此,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工作中,要将环境、资源的平衡作为核心,生态系统是为生命支撑系统提供保障的根本,为生物之间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提供媒介,而人类社会活动仅仅是生态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单元,要想搭建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共处模式,就要整合技术方案,积极建立并且推进生态系统、环境要素、资源内容“一体多用”的应用方案。
另外,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要结合行为方式、制度设计以及价值观念等基本要素,建立完整的可持续性利用模式。一方面,要从行为层面落实相关工作,不仅要保证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和制度体系保障机制的合理性,也要完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点。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实际状态完成评价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和观念层面还存在权威数据缺失等问题,无法全面量化,这就需要积极改善评估环境污染防治能力的管控现状。
例如,使用ECPI评价得分算法,应用统一的Z分数方式,结合三级指标将原始数据转变为Z分数[2]。具体参数见表1:
表1: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指标内容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生态 文明 发展 评价指标 | 生态保护 | ①森林面积增长率②森林质量提高率 ③自然保护区面积增长率④湿地资源增长率 |
环境改善 | ①空气质量改善②地表水体质量改善 ③化肥/农药使用合理化④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
资源节约 | 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高率②城市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④水资源开发强度 | |
排放优化 | ①化学需氧量排放效应②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效应③烟(粉)尘排放效应优化 |
(二)发展态势
近几年,我国各个领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工作都向着更加和谐的趋势发展,整体资源节约工作的困局也有所缓和,尤其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制约性因素,得到了充分重视,作为现阶段生态文明发展驱动力的排放效应也在不断优化。但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前路依旧是“荆棘丛生”,排放优化成效受限、生态保护后续建设后劲不足、局部恶化期关注度不足等问题也再滋生,尤其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为了对整体排放效应管控工作造成限制作用的环节。
相较于OECD国家,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进一步调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积极推进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并且维持资源管理效率,实现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向新型绿色环保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量,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3]。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建议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受到了广泛重视,为了全面提升其综合质量水平,就要全面认识到生态环境短板问题,打造匹配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为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积极推进生态立国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要维持文明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就要明确环境、资源的利用要求和价值,并且保证生态系统能将社会性服务作为根本,确保能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设备建设进程。
一方面,要关注生态威胁的弊端,并且将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地线,确保生态系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践行全过程资源和环境管理方案,避免生态系统受到影响[4]。
另一方面,要在“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中将生态立国战略方案作为基础,并行生态优先的管理原则,确保社会发展中各行业的进步和运营模式的开展都能围绕生态优先开展,从而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确保生态保护工作和经济建设工作相辅相承,巩固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上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支持。
(二)优化相关制度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要将制度体系保障内容作为关键,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基本要求,并且配套落实考评方案、监督方案以及激励约束方案等,从而实现从源头预防和过程监管的目标。
第一,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容,并且积极践行预防为主、过程监督并行的管控平台,从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趋势。并且,要编制更加科学且权威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维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及用途管制制度的平衡。
第二,要树立底线思想,并且严守生态红线,打造更加贴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在水权交易、排污交易等工作方面突破传统管理体系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探索资源的多元应用要点,维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平衡。并且,要将资源有偿使用、污染排放付费等相关制度推广到企业中,从而指导各行业能在行业发展进步的同时兼顾生态环保管理流程。
第三,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环保认知水平,也要将反映资源消耗数值、环境损耗数值以及生态效益时效性水平的指标作为绩效考评的重点,匹配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从而维护整体生态安全[5]。
(三)强化统计监测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要将统计监测环节作为关键环节之一,及时融合新型数据处理技术,在寻找数据关联性的同时,汇总数据内容,并且完成数据信息交互管理工作,确保统计监测有据可依,从而真正维持生态文明建设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第一,要强化监测力度,并且打造更加合理且高效的公众参与模式,搭建监督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保证决策部署环节、过程监督管理环节、绩效考评环节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追责环节等“环环相扣”,从而形成宏观较为合理且全面的管控平台,确保统计监测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优化数据监管力度,确保综合管理的实效性。
第二,要建立覆盖面广且范围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数据,以保证能准确了解全国环境质量,尤其是重点污染源以及生态状况监测权威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只有保证准确性,才能提升后续工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6]。
第三,积极打造信息共享平台,避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有效尊重公众生态环境知情权,打造更加合理且高效的社会性交互平台,确保政府、企业、社会大众之间能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则对于提升大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从自身发展源头总结环保失衡的经验,也要积极推进各方面管理策略,打造绿色转型机制,减少资源能源的产出和效果,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确保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和谐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焦冉. "四个自信"视域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91-93.
[2]夏四友,文琦,崔盼盼,等. 绩效视角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交互特征及耦合关系[J]. 生态学报,2021,41(12):4663-4675.
[3]李鹏,李贵宝.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治理模式的形成与演进 ——基于河长制概念史[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4):131-140.
[4]曹洪军,李昕.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体系构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7):116-132.
[5]庄贵阳,丁斐.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行动导向与阶段任务[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8.
[6]黎明辉,张怡.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自信:依据来源、阻碍因素与提振路径[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