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本研究以张家口地区8个传统村落,4个新建村落为例。运用浦欣成博士对于传统村落平面形态的量化指标体系及统计学相关数据分析方法,从村落的整体边界形态、庭院空间率以及公共空间结构化程度三方面,讨论两类聚落的空间形态及组织结构差异性。由于传统村落的自下而上地自发生成特点,在乡村聚落规划与建设当中,应在确保该地域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与生活方式等文化特色不遗失前提下,保证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文脉在本地域内的延续与传承。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平面空间 张家口 形态差异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spatial plane form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planned rural settlements in Zhangjiakou
Liu Hao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8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4 newly-built villages in Zhangjiakou as example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system and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method of traditional village plane morphology presented by Dr. Pu Xincheng were used. The differences of spatial form and structure organization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ettlements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verall boundary form of villages, the courtyard space rate and the structural degree of public space.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gener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bottom to top.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ithin the region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styl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not lost.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planar space zhangjiakou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张家口地区近几年新建的移民安置点或者美丽乡村新的建设项目,大多是由当地政府组织专业规划人员进行系统地规划设计和现代化建设。这种村落的现代化设计及建设方式就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建设过程。而传统村落的形成,主要是村民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自发建设,具有其内在深层次的形成模式。同时这两种建设方式和建设理念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论是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亦或是新村落的设计及建设,都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准确的量化方法与技术全面统一地进行量化检视。基于此,本节以张家口地区的传统村落与现代规划村落为对比研究对象,运用浦欣成博士对于传统村落平面形态的量化指标体系及统计分析方法,从村落的整体边界形态、庭院空间率以及公共空间结构化程度三方面,进一步讨论两类聚落的空间结构组织差异。本节对比分析的样本,选取了张家口地区四个新建村落,分别是:蔚县的古道新村、粮草涧新村、康保县南乔家营村、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新村。
乡村聚落的边界对于聚落空间形态而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限定了村落空间的具体范围,是区分村落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边界,同时也能够用来表征该村落的边界景观层次的优劣。为了便于量化表达,研究从样本村落总平面图出发,在不考虑村落周边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综合考察村落平面空间形态与特性。
首先,对所选择的乡村样本村落平面形态做量化对象的图底转换处理,计算统计样本聚落的边界周长、围合面积和边界长宽比(见表1)。
经计算与统计,量化解析所选择的12个村落的整体边界形状指数S均值为2.473,标准差σ为0.948。结合统计分析的实际数据来看,形状指数S>2.473的村落整体边界形态均呈现出明显的指状特征,其边界形态复杂不规则。在此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及边界形态分类的操作,将形状指数的临界值标准定为2来进行村落样本边界形态的分类汇总(见图2、表2)。
据表1统计分析,从样本村落的整体边界形态类型来看,规划聚落的边界形状指数均值在1.217,相较于传统自建的2.126,形状指数相对较小,说明规划聚落边界形态简单光滑,团状特征显著,并且规划聚落的整体边界大多统一设置,倾向于规整图形。这主要是新村整体规划建设时,村落整体形态受到现代规划理念和生产力的影响较大,为了符合现代化规划方法和建设需要,村落的选址往往选择地形平坦、周边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约束较小的区域。另外为了提高给水排水、电器暖通等设备系统的高效安装与工作,所以边界空间较为紧凑规整,整齐划一。这种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手段所营建出的排排房,虽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高效经济的建设需求,但是缺失了空间归属感和传统村落的固有的空间特色。
传统村落的庭院承载着我国传统民居的庭院文化,它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庭院空间率,在某种程度上能准确表征出村落所拥有庭院的规模和村落本身整体空间形态的密实程度。通过对12个样本村落的庭院空间计算与统计发现(表1),传统乡村聚落的庭院占比高于规划聚落的庭院占比,这表明传统聚落的庭院空间,不论从空间面积还是数量上都要比规划聚落要多。受古时院落哲学文化的深入影响,传统村落往往比较注重对于院落的营建。而规划聚落的建设,往往更多地是建造的多层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的住宅小区,容积率相比传统村落而言大大提高,同时社区公共空间增大,并且原有的以户为单位的院落大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城市社区的社区广场和交往空间,这就导致院落空间在新村落的营建过程当中大量减少甚至完全不予以考虑。
表1 传统与规划聚落边界图形数据、形状指数、空间分形维数统计表 (来源:作者自绘) | |||||||
聚落类型 | 名称 | 周长(m) | 面积(m2) | 长宽比(λ) | 形状指数(S) | 庭院空间率(G) | 公共空间 分维(D) |
传统自建乡村聚落 | 西陈家涧村 | 1903 | 80511 | 1.239 | 1.837 | 0.4592 | 1.5280 |
小饮马泉村 | 2027 | 94551 | 1.036 | 1.934 | 0.4705 | 1.5158 | |
北庄堡村 | 3091 | 157975 | 1.904 | 1.974 | 0.6716 | 1.5454 | |
北口村 | 2801 | 153798 | 1.039 | 2.043 | 0.5877 | 1.5289 | |
黄花坪村 | 1893 | 47212 | 2.242 | 2.072 | 0.6185 | 1.4676 | |
任家涧村 | 2107 | 66573 | 1.669 | 2.132 | 0.5895 | 1.5164 | |
邀渠村 | 1635 | 42127 | 1.446 | 2.148 | 0.6040 | 1.4751 | |
东沙城村 | 3414 | 127970 | 1.860 | 2.374 | 0.6493 | 1.5177 | |
规划聚落 | 古道新村 | 6271 | 225152 | 1.151 | 1.272 | 0.5430 | 1.4421 |
粮草涧新村 | 3071 | 397895 | 1.715 | 1.302 | 0.4651 | 1.4652 | |
南乔家营村 | 2510 | 308416 | 2.227 | 1.137 | 0.4345 | 1.4012 | |
德胜新村 | 3919 | 788162 | 1.888 | 1.157 | 0.4130 | 1.4322 |
图2 各个聚落形状指数S折线图
(来源:作者自绘)
图3 各个聚落公共空间分维数D折线图
(来源:作者自绘)
传统聚落
规划聚落
表2 基于长宽比(λ)与形状指数(S)的聚落形态分类统计表(来源:作者自绘)
对于聚落公共空间,在此同样选用公共空间分维指标,来探究传统聚落和规划聚落的公共空间结构性特征差异。通过对量化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图3),规划聚落的公共空间分形维数值相对低于传统乡村聚落,这说明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图斑孔隙率相对较高,形态更为琐碎复杂,同时也说明其空间的结构化程度相对高于规划聚落,空间活力和秩序也相对较好。反之,运用传统乡村规划指标控制下的乡村聚落的公共空间形态结构化程度相对稍低。这主要源于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绿地率、容积率等指标的限制,以及社区内部对于现代化健身设施及停车空间的硬性要求,使得新建乡村社区趋于城市社区的空间功能要求,继而导致聚落空间的同质化等问题出现。
在乡村聚落规划与建设当中,不能以城市化社区的规划建设方式进行生搬硬套,仅仅考虑运用常规以往的规划指标自上而下的进行控制建设是不妥的。为了避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被破坏和空间特色的丢失,应在确保该地域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与生活方式等文化特色不遗失前提下,保证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文脉在本地域内的延续发展。在自上而下的规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仅仅只是图纸和指标的设计,应该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多实地调研,要进一步地加强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动态监管。要坚决杜绝那些不科学的规划思维和方法。另外,可以让村民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将自建行为与规划行为相结合起来,避免一切不切实际的规划行为。以保证村落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中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肌理特征的丢失,营造出真正符合乡村生产生活需求以及传承乡土文脉的村落。
冒亚龙,张晓婧.基于分形理论的伯延镇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J].四川建筑,2019,39(03):40-42.
林伟.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村落边界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