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融合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融合运用分析

李鹏

14032219890910****

摘要:相对于传统技术相比,大数据技术既能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数据信息的精准度,与此同时还能对未来相关数据有更好的预测和估计,提高相关部门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决策水平。然而,在生态环境监测实际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时,相关部门还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去针对一些实际工作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的可行计划,在这之中要不断健全信息数据保密体系、打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分类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等有效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在生态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打击犯罪人员,防止犯罪人员对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进行窃取,从而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融合运用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生态环境监测;融合运用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已悄然步入了信息大数据时代,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积极引进大数据技术辅助工作,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包括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融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对环境监测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专业且综合的评价,还能帮助工作人员有效预估未来发展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大数据技术会不断地改善和优化,如何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最大限度的融合应用大数据技术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

1、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

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行业,与传统的数据汇总相比,大数据技术与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高速运转,还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真实、客观的结果,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大数据的发展较为快速,例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我国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公司也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这也标志着我国大数据市场有了基本的框架。虽然我国很多行业都积极引进了大数据技术来辅佐工作,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和广泛,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监测行业中。因为我国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不成熟,且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相关设备也并不完善,所以,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大数据技术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在我国位居二线以下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基础设备十分不健全,更何况是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来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数据收集和预测了。基于此,相关部门近几年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大力推行大数据技术。所以,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趋势会越来越高。

2、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监管

大数据的监管就是以环境管理精准化为目标,通过大数据将卫星遥感、物联网、环境数据等多源数据链接起来,并通过多元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实现对水、气、土的实时、精准监控,从而为环境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以大气监测为例,在涉气企业的排气口、上下风口等位置安装VOCs气体检测传感器,通过大数据平台将所有检测器连接起来即可形成VOCs实时检测网络。同时将企业的废气处置机器的运转情况和处置台账进行在线监控。将所有数据纳入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并根据企业环评和地域环境保护政策设置预警线,构建大数据监控体系,实现对空气污染的实施监督。

2.2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服务

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服务包括三方面,分别面向群众、企业和主管部门。以排污许可平台为例: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对《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2018》进行了修改,要求生态环境部建设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环境容量的估算、具体污染物承载力评估、企业生产排放数据收集处理等功能,形成了排污许可的监、控、管体系;同时利用界面设计实现人机交互,将整个流程和具体数据分别呈现给了公众、排污单位和各级环保部门,实现了简政放权,便于企业申报、政府管理和群众监督。

3、生态环境监测中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具体策略

3.1健全信息数据保密体系

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有效保存工作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有效数据信息保存的时候,不能单单依靠一些硬件设备,这样并非十分可靠,还要加以互联网监察系统进行辅佐,以此全面进行有效存储。针对存储重要的信息数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起来,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寻找相关技术人员,在存储这些重要数据的时候设置难度较大的密码,不仅如此,还要在整个信息数据系统上建立防火墙,以此对一些不法分子的窃取行为进行有效预防,从而打击犯罪分子,提高信息数据的保密工作。

3.2立足信息技术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

一是要依托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档案工作数字化平台。档案工作人员要按照“重点突出,分布进行”的基本原则,对生态环境监测档案进行数据化转化和加工,确保档案资源能够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避免出现盲目建设和开发的现象。二是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引入数据同步、数据关联、数据深度检索、云存储以及云服务等各项工作。要将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系统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其它业务系统的数据关联起来,打通数据链条,实现一站式管理、存储与开发的目标。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对生态环境监测档案进行深度检索,结合使用主体的需求对检索功能、检索模型进行完善,切实提升检索实效。要通过云储存以及云服务技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的数据处理能力,确保相关的档案资源能够及时同步至云存储终端,强化单位档案备份的能力。

3.3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技术性强的高精度工作,需要依托于互联网、物联网等工作环境。为此,单位必须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程。一是要对标当地档案馆、图书馆在软硬件设施配套中的相关标准,引进一批操作性能好、处理效率高的扫描设备、计算机、微缩相机等硬件设施,加快对纸质类档案资源数字化处理的进程,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档案资源能够在网络终端进行管理。二是要加大技术资源投入,结合生态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购置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格式转化技术等新型的信息技术,并配套以相应的技术人才,形成工作合力。新时期,无论是单位管理人员还是档案工作人员,都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单位各项业务工作当中,迎接数字化环境下档案工作的挑战与变革。文章重点就生态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结合档案学知识以及相关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发严峻,所以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然而想要加快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速度,就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而大数据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生态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应用和融合大数据技术也是跟随时代脚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赖素媛,郭斌.加强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若干举措[J].浙江档案,2020(08).

  2. 陈嘉勇,严潮斌,周婕,等.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以图书馆门户网站改版为视角[J].图书馆建设,2015(03).

  3. 丁敏,邢昱.浅析环境监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J].中国高新区,2018(07).

  4. 易之煦.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创新性应用[J].低碳世界,2020(12):31~32.

[5]陈静.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