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行动助推教育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用创新行动助推教育改革

张乐乐

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尹集小学 256600


近期,我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了《滨州市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意见》的通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只有自身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创新,才能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才能不负教师使命,做真正合格的教书匠。对于本次学习,我总结并学习到了以下几点:

一、什么叫创新教育?

首先,我们要清楚,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借用中国的三个成语来概括,叫作“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所谓“生”,乃是说“世界”并非本来如此,亦非一直如此,而是生生不息,日新月异。所谓创新,就是从被抛弃、被忽略、被认为是“不可能”、“不必要”的“空白处”生出“有”来,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化腐朽为神奇。“无中生有”的前提是“有中生无”——超越已有的成果,不为权威的结论所束缚,不为流行的观点所湮没,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所以,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

创新作为一种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超越过程,主要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而培养这种人并非任何一种教育都能奏效,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人才。这便首先遇到一个问题:什么叫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我认为,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三种精神:

第一就是求异精神。即:善于在无疑处生疑,在无路处走路。许多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无疑处生疑、无路处走路,终于破疑解难,走出通衢大道,最后产生重大成果。

第二,冒险精神。探索未知领域,充满关隘、凶险和迷茫。一切伟大文明都是民族活力推动的想像力的冒险所成就的,也唯有喜欢冒险的人,才能理解探索者的伟大之处。只有超越过去的、为冒险的活力所鼓舞的民族,才能维系其原创力,而丧失冒险精神的民族必将导致文明的衰败。

第三,献身精神。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诺贝尔当年实验炸药,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有5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他的弟弟也被炸死。但他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终于实验成功了炸药。无数创新者的实践表明,创新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智慧和汗水,有时是生命的代价。

另外,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三种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像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就叫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我们认为,主要有四大素质: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善于联想,敢于假设;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知识广博,才艺多样。这些都是创新人才的共同特点。

那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付诸创新行动呢?

1、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而“研究”的含义正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得到的是“接受”的本领,在“探求”中,不但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知识可以获取,而且在“探求”中自然也就学会了“求知”。真正的研究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在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就磨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久之也就有了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好的性格,而性格可以改变命运。就些看来,把教学的过程理解为研究的过程,恰恰击中了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让学生“有中生有” “有中生有”是创新的内涵之一,指的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生成过程的追踪探索来获得对已有定论的认识。传统教学中一个最大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忽略知识的生成过程,只重视结果给学生尽可能地“灌”下更多的东西。其实知识生成的过程更重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促进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把知识的结果不直接告诉学生,而让学生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3、使学生“有中生无” “有中生无”是创新的内涵之二,指的是根据已有的材料来生发新的思维。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组织专题教学,有利于系统全面透彻地把握知识体系并深得其中精髓,也更有利于从相关媒体中汲取营养,正如一艘在船更易于在汪洋大海中劈波斩浪一样。我们应善于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特别是要善于利用网络组织专题教学,要注意抓住“教材”的创新点进行创新技能的训练,例如:从巧妙设置的教材中发现困惑、发现事实,并进行归纳、联想、类比、推理、概括、创作等。 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中,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

4、使学生“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创新的又一内涵,指的是通过对自己感兴趣但又比较陌生的某一问题的研究生发出新思维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探究活 动,把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因而对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也就是创新的过程。为此,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为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模式。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

另外,为贯彻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学实施,我个人对于教学创新行动现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双全”发展,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2、转变学生观,变学生的被动灌输到学生的主动构建、主动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3、合理优化课程结构,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及理论实践结合的综合性。

4、渗透学校文化及均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生的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量的教学更要关注其质的掌握。更加注重情感和尊重的教育。

5、关注学生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的学习需要分缺失性需要和生长性需要,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就要根据实情分析学生缺乏的是哪种动机需求,当需求满足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6、利用正负强化、自我效能感,通过老师对其行为的奖惩以及自己对于成功的渴望的判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作涉及面广,我们不会因活动的结束而停止,而应沿着“求科学发展之真,创发展环境之优,办人民满意之教育”的发展道路,锐意创新,不断进取,为打造创新型教育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