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 860000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哪行哪业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基本的数学知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是因为在此阶段个人行为、兴趣、性格、爱好等特点形成,更因为在此阶段人可以接触到相较于之前几倍乃至十几倍的知识和实践形成对人以后有较大影响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数学恰恰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等的特殊学科。
比较中学阶段林芝市考生与全国考生在中高考中成绩差异:集中显著的表现为英语和数学学科。据董奇、林崇德主编的《当代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研的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从整体上看城市优于乡镇,乡镇优于农村;发达地区优于中等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但年龄、性别、区域的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消失,从15岁起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异。从全国调查结果的整体上看,学生到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成效在地域上的差异会消除。但我市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成效上的地域差异(见表1)仍继续存在,这种差异表现为林芝市和全国的差异;林芝市内城市与乡镇、农村的差异。此现象说明学生在认知能力发展成熟后可能还存在基础知识、推理能力、视知觉---空间能力等的积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表1: 西藏自治区某年高考不同类型考生理科数学得分情况[1]
分类 | 统计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中位数 | 平均分 | 标准差 | 差异系数 | 得分率(%) |
城镇 | 2065 | 144 | 10 | 62 | 66.17 | 29.17 | 0.44 | 44.11 |
农村 | 9496 | 115 | 0 | 46 | 46.68 | 16.52 | 0.35 | 31.12 |
我市某年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学生最高分119分(满分120分),最低分3分,全市平均分45分。且近五年来我市中考成绩基本徘徊在40分左右。再看我市某年学生高考理科数学得分情况(表2)可知:在数学学习成效方面不管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差异是很大的。
表2:某年高考林芝市理科数学得分情况[2]
统计人数 | 试卷满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中位数 | 平均分 | 标准差 | 差异系数 | 得分率(%) |
881 | 150 | 140 | 14 | 59 | 64.77 | 25.82 | 0.40 | 43.18 |
皮亚杰的认识的心理发生论认为:认知不完全取决于认知者或所认知的物体,而是取决于认知者和所认知的物体之间相互交流和影响的关系。知识则是在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结果[3],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需要调动学生与外部环境的充分交流。我市现在的各类学校中学阶段在同一年级一般是按学生的总成绩进行平行分班的。在初中阶段这种分班标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递增而趋同。但忽视了认知能力在学生15岁之前有城镇、农村的差异;还有基础知识等的差异。到高中阶段虽然认知能力在地域、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会消失。但这种以总成绩为标准的分班,会使学生的各科成绩被忽视,会被“取长补短”;各科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等方面基本上也只能做到班级“平均化”。这致使部分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过少或者无法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长期发展下来就会造成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下降,部分学生在心理上畏惧厌恶数学,在行为上放弃学习数学,最终只能是我市数学学习成效整体上盘桓不前。
我们能找到的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差异越多,就越有利于我们找到对策、找到提升的方法。承认不回避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会成为林芝市数学教学成效提升的动力和源泉。数学分层教学要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力图适应学生的差异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层次地实践有效的教学,并逐步实现分层递进教学。分层是手段,学生发展是目的。进行数学教学分层不能遵循唯一的标准,应多条标准综合性考虑。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现实情况,参照部分省市分层教学的做法,对我市数学教学分层提出如下建议:
1.在学生数较少(100人以下)的初中学校可以在遵循传统分年级分班的标准下,以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标准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形成全校同一的数学课走班制。
2.在学生数较多的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同样遵循传统分年级分班级的标准,参照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同年级中形成数学分层教学的走班制。
这两种分层走班都可以最优教学资源,不会增加学校和教师的负担,避免学习基础相差太大的学生同处一室上课。同时便于教师“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为学生提供与之相交流的适合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认知受到充分刺激以便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这种分层走班对于一部分高敏感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标签效应”,使得部分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个性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不管是全校、还是全年级的数学分层教学都需要遵循动态分层和静态保持的原则。要以围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主线,把握好“动”“静”的时间及“动”“静”的对象。分层不能一劳永逸,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学期或半学期调整一次,调整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时间过长。把握好“动”“静”的时间既能让教师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给学生以适当的外界刺激,助力学生发展,也有利于保障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由于认知能力包含着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视知觉—空间能力、推理能力等。这些能力通常是隐形的不容易被准确把握,通过几次分层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就能迅速判断学生学习成效不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总之,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参考文献:
[1]西藏教育考试招生,内部资料
[2]西藏教育考试招生,内部资料
[3]刘雪.心理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心理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6(2019.2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