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102600
《千字玄黄》一书旨在对书籍的结构设计进行探索,应用现代的工艺技术来思考中国传统书籍的新形式,是结合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对《千字文》一书的全新诠释。书籍在整体设计上古今结合,既充满新意,又不失古典逸趣,结构感强烈。本文阐述了毕业设计作品《千字玄黄》的创作缘由与设计过程,通过设计实践对书籍内容及表达形态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千字文;3D打印;结构设计;书籍形态
在过去的五千年里,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烂繁多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汉字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那一颗明珠。汉字被创造出来,就承担了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职责,从一开始的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代的简体字,而记录的载体也从古代的兽骨,青铜器逐渐发展为纸张和数字媒体,汉字却始终记录着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如果说有什么能代表汉字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我认为《千字文》一定有足够的资格,《千字文》通篇只用了一千字,却上述天文地理,下讲为人处世,又论述了治国之道,引经据典无所不包,对南北朝以前整个中华文化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我希望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思考传统类书籍的装帧形式和制作风格,让传统类书籍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本篇论文将围绕着我在进行书籍设计时所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对书籍设计进行的思考来展开论述。
书籍设计产生于人与文化的热烈交感之中,,从最早接触“天地玄黄”这四个字开始,到慢慢了解千字文,我便喜欢上了这篇文章,越是深入了解,越感慨于作者周兴嗣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语言将《千字文》呈现出来。
作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了设计发展的沃土,中国的设计师能够更好地从本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设计行业飞速发展,中国的设计也必将趁此机会走向世界。
但万物必有两极,虽然中华文化在设计方面为中国的设计师提供了很多思路与营养,但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我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设计模式的固化,在传统书籍设计的领域这种固化尤为明显。我所说的固化并不在于文字的排版,一本书想要出版,适宜大众阅读习惯的文字排列方式是必须的,这种固化集中体现在书籍的装帧形式上。从装帧形式的角度来讲,大致分为两类:儿童读物和成人读物,儿童读物大多以大量的图片来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成人读物则用国画或书法来装饰自己。
这种固化的模式仿佛给中国传统类书籍打上了一个标签:学习中国文化。为什么不能做出一些改变呢?让这类书籍不再是简单的学习工具,更兼具展示,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在进行排版前,我首先对市面上存在的《千字文》进行了调研,首先必须要说,《千字文》其本身的缺陷是文字内容太少,难以支撑一本书的体量,导致大部分《千字文》往往与中国其他国学经典串在一起,从而撑起一本书的体量。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这类类似合订本的书籍,大部分此类书籍往往印刷质量较差,排版也不甚美观,但这类书籍在市面上的流通量往往是最大的。
其次,相对比于《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类文章,以儿童的理解力想要读懂《千字文》,其实颇为困难,不同于《三字经》、《弟子规》几乎是以白话文的形式来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千字文》则是引经据典,没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读《千字文》简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这一句,用短短十六字却描写了八个典故,通读起来却朗朗上口,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但这也注定了《千字文》的受众群体必然很小,所以书籍设计师做《千字文》的设计往往把目标瞄准了经济较为自由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兴趣的群体,如吕敬人先生的《朱熹千字文》。
在设计之初,我希望在传统的书籍形式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也就是在翻页书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作。
结合到自己的选题《千字文》,对《千字文》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千字文四字为一小句,四段或六段小句可以构成一个大句,那我为什么不把这个特性发挥出来呢?于是我把书籍的每一页割裂开来,把每一页分成了6个部分,通过一个中轴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双层中轴的设计,使整本书可以做出多个页面,并且可以翻动。这种设计之下,书原本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了保留,并可以将多种材质应用于书的设计。并用3D打印的方式结合亚克力材质将这一想法进行了实现。
我整本书的内容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本是亚克力的,一本是纸质的,接下来将分别描述两本书排版的过程。字体基于尺寸、颜色和纹理三要素,在不同的材质上不同字体所展现出的不同效果也成了我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
如何通过单纯的文字排版来体现与千字文的联系,同时美观好看呢?我首先排了不同的九种版式,加上一些后续的修改,一共做了十六种版式,对比后剩下了三种,联系千字文“无章但有序”的行文结构特点,我选择了一种看似混乱,但又章法严密的排版方式。同时为了加强视觉效果,突出了标点符号的表现性。
第二本书作为主体部分的补充,主要内容为千字文的释义以及注释,排版方式是仿古的竖排版,为了更有古书的质感,从选纸、封面设计、印刷方式等都尽量同古书相仿。第二本书与第一本书在形式上一古一今,共同构成了我的毕业设计作品《千字玄黄》。
由于书籍柔软,为防止其破损,多用木板或纸板制成书函加以保护[1],为了更好的达到古今结合的设计效果,以及更好的保护书籍,我在设计的最后阶段为整套书籍制作了一个书函,这样不仅能将之前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视觉效果也更加完善。
除了整体的书函外,亚克力部分也单独制作了外壳,用来防止划痕及亚克力部分随意转动。
如同书的两部分一样,书函及外壳同样在形式上一古一今,互为补充。
总体来说,这次的设计是一次非常新颖的尝试,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一本书籍的设计,而这次的书籍设计不仅仅针对《千字文》,而是希望为所有相似的读物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我做出的成品效果可能不太完善,希望通过分享这次设计的思路,日后可以得到更为完善的作品。
我对于自己的《千字玄黄》比较满意,它比较好的完成了我自身对设计的追求,独特,与众不同,从全新的角度对于书籍进行了诠释,也让我更好的认识了不同的材质在书籍中的应用,也进一步接触了更多的制书工艺,对日后的工作学习可谓影响深远。
吕敬人. 书艺问道——书籍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6
[2] 海军. 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清华大学,2004.
[3] 杉浦康平[日].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新知三联书店,2016:126
[4] 靳埭强. 字体设计100+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5]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1.
[6] 李志銘. 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台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7] 原研哉[日]. 设计中的设计.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8] Jansoon. 字白书——特效字体设计专业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9] Viction Workshop. 字:汉字设计与应用 Hanzi Kanji Hanja 标识标志汉字字体设计平面设计书籍.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10] 麦克韦德(John McWade)[美].平面设计: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