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二 小学
[摘要] 小学阶段是儿童写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过程需最重要的是培养儿童书写的欲望,通过浸润儿童的心灵来激发他们的写作情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给予学生合适引导,不好为人师;提供学生足够自由,不过多束缚两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习作 童心 引导 自由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怎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童年怎样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的心灵。”足见,小学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其肩负的责任不可低量,其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一、给予学生合适引导,不好为人师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孩子,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是说教师就毫无作为,而是进行合适恰好的引导,达到“无为”化为“有为”的效果,也就是金生鈜所言:“我并不是说,儿童不需要教育的引导,也不是说教育要完全迎合儿童的自然。我的意识是教育的引导是有限度的,不能成为诱导,更不能成为霸权式的强制。”可见,儿童的习作无非就是教师以儿童的方式,站在儿童的视角和立场,来构建一个“无为”的情境来掩盖“有为”的习作动机,竭力淡化作文教学的痕迹,将作文的过程浸润在儿童的实践经历之中,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悄无声息地积累素材,蓄积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是站在高处发生命令,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孩子,要求他们达到心中的理想状态,而是和他们站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去看,一起去做。“习作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经历、共同享受的过程。虽然,教师没有交给孩子具体的习作技巧,但是却让孩子产生了不吐不快的表达冲动,给孩子创作了俯拾即拾的鲜活素材。”的确,不吐不快该是多么美妙的一种习作境界呀!
反观现在很多小学教师都喜欢在写作指导课上“尽情卖弄”,传授各种“写作秘诀”,表达方式、人物描写方法、情境交融、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太多形而上的专有名词,学生能理解消化吗?这些所谓的写作技巧对写作是最重要的吗?我想,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这都都是浮云,感性的东西可能对他们更有效。再观有些小学教师会布置孩子们做阅读摘记,并且把摘抄下来的“好词佳句”都背下来。笔者并不是否定这种做法,只是如果阅读目的仅是为了寻找“好词佳句”,那阅读的愉悦感会大打折扣吧?阅读的终极意义也就随之消失了!更令人疑惑的是,“好词佳句”一定要生硬地背下来吗?背下来就一定要用到作文中吗?用了“好词佳句”的作文就一定是好作文吗?殊不知,儿童的“童言稚语”远比这些“好词佳句”来得真切,读得感人!还记得在二年级的一次有关“家乡特产”的写话训练中,有个别孩子写了整整几百个字,完全超出了该学段的写话标准,文中成语泛滥,好词佳句随处可见,用词老练,内容充实,整篇作文完全没有二年级学生的味道。但是另一个孩子在同样的写话训练中,有这么一段话,虽然几年过去了,我还记忆犹新,想起来都会扑哧一笑,“我的家乡有很多医院,医院的特产是小朋友,因为他们把妈妈的肚子打开,小朋友就出来了!”瞧,这样干净、朴实的文字就犹如清澈的湖面,又如湛蓝的天空,读来沁人心脾,这才是二年级孩子应有的心声呀!这样的稚嫩但真实的文字难道不更令人无法忘怀吗?这种没有丧失“自我”的写作,难道不更接近儿童的精神世界吗?要知道,最纯净的心声才是最动人的旋律。
我们不要给儿童的原生态习作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脂粉,从而遮住了习作中最闪亮的内核——童性。习作教学本就应该有洗尽铅华般的姿态,顺应儿童的天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从而让每个孩子的习作都能素面朝天,成为童年生活的真实记录。
二、提供学生足够自由,不过多束缚
裴多飞早就发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感慨。自由,令人向往,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最美丽、最渴望的生命状态,也是儿童最佳的写作状态。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让儿童心灵真诚敞开,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思”,让童年的本色真正回归到习作之中。
睿智的教师懂得在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想上尽量减少学生的束缚,给他们的思想营造更开阔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他们自由地驰骋在思想的维度。聪明的教师善于把握瞬间的生成,能及时地把握儿童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有儿童有感受,可以随机调整作文课的时间;只要儿童想参与,可以随机将课堂搬出狭窄的教室;只要儿童乐表达,可以随机采取丰富的言语形式。”
习作自由的本质就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言由心声,让思绪自由飘飞,学生为自己代言,彰显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气息。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在学生写作前念范文或者“下水文”,的确,这对于个别完全不知如何下笔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但是对于大部分思维活跃的孩子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设限,紧紧了压制了孩子活跃的思维。还记得在三年级一次有关“环保”主题的习作训练中,我给他们念了一篇“小树的自白”,本意是想让他们以此发散思维,谁知收上来的作文中有一半都是“……的自白”,更有甚者连内容都大同小异,当看到千篇一律的作文时我逐渐意识到,对于儿童来说,习作教学不应是从范文出发,给儿童的写作之旅圈定路线和规则,将其思绪局于一隘,而应给定“目的地”,引导儿童自行选择通向“罗马”的条条大道,让整个写作旅程浪漫多姿。习作的指导,不是中规中矩仿“套路”,而是想法设法地让童心绽放出千姿百态,只要自由了,写作的天地开阔了,美丽的童心才自然飞翔。
吴勇告诉我们“要探讨小学作文教学,就需要探讨儿童的生命世界开始,把小学作文当做儿童的作文,让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文化、儿童的言语、儿童的精神在习作的字里行间自由彰显和充盈,这才是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人间正道”。背离了这一切,不管设计有多么‘唯美’,组织有多么‘完美’,结果有多么‘精美’,那只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徒劳罢了!”就算孩子们的语言多么稚嫩,甚至粗糙,但只有是“自我呐喊”“自我倾诉”,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作为教师,作为儿童的同行者,我们要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提供他们足够的自由,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梦想世界,才能给习作教学创作出无穷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吴勇.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