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泰化学托克逊能化有限公司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摘要:PLC技术还是一项持续发展的技术。随着各个工矿企业对于该技术的研究深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PLC产品,不断满足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需求。在保证控制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提升的前提下,PLC产品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PLC;工业集散控制系统;应用
前言
PLC技术最初的用途是替代继电器来执行控制功能,随着PLC控制效果稳定,得到了工业领域的不断重视,逐渐在各个部门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了PLC的使用范围。为了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更多的科研机构加入到了PL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得PLC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得更加广泛。
1PLC技术的介绍
PLC技术的基本情况
PLC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结合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融合在其中,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PLC技术又融入通信技术,这样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实现对产品的升级换代。随着PLC技术安全性能的逐渐提高,已经成为设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加强对PLC技术的研究,以期能够达到更多的要求,满足更多的需要。
PLC技术的基本原理
PLC技术是有多部分配合组成,一般情况下有3个主要环节,即输入环节、执行环节和输出环节。(1)输入环节。PLC技术采用的是扫描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按照顺序方式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输入,并将这些数据储存在相应的控制单元中,等待进行数据处理。在等待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新的数据不断产生。新数据与原数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距,为了保持这种时间差距不变,就需要对时间差进行控制,方便数据的采集和处理。(2)执行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编程控制器发挥了主要作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完整扫描,使数据全部读入到程序中,然后按照可编程控制器中原有的程序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与原有数据的比对,两者相符合后,就可以确认为命令已经执行。(3)输出环节。在完成前两个环节之后,进入第三个环节输出环节。输出环节主要是将数据输送到输出锁存器中,然后通过输出模块输出指令,通过动作元器件来完成对设备的控制,同时将数据进行刷新,进行下一个新的数据处理循环。
PLC技术的基本特点
功能完善。PLC产品具有一定的数据计算能力以及逻辑计算能力,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性能较为稳定,同时由于产品进行了长时间开发,产品种类较多,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的多种要求。(2)性能稳定。PLC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新技术,采用较为可靠的整体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使PLC产品的技术等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各种干扰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具备故障自检功能,能够在发生故障时提出相应的预警,这将为系统运行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从而使自动化运行更加平稳安全。(3)操作简单。PLC产品的编程技术较为简单,多数采用梯形图语言,因此,在操作时内容更加直观,使操作人员能够较快地掌握PLC的编程技术,同时也增加了PLC产品的可维护性,满足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2PLC控制下的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设计
2.1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的控制流程
PLC控制支撑下的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设计,可以看成是以逻辑控制器为驱动的指令操控模式,确保数据指令下达过程中,真正由主操控系统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核定,提高实际操控精度。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下,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满足工业生产及设备操控需求。为此,PLC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深度解析出以微控系统为核心的处理功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是否能够达到相对应的操控需求,进一步查证出数据操作控制是否符合预设设定需求,然后结合模拟软件,查证出当前操控视域下,各项指令参数所能达到的预设指标,进而形成一体化的操控体系,令终端操控机构与系统下达的指令形成精准对接,达到实时处理的诉求。从实际运行效果来讲,组装系统实现某一类操控功能,是需要软件系统与硬件设施,在指令操控下,完成协同化运作,令每一项指令的实现可以正确驱动相关部件,提高工业机器人运行质量。
2.2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设计
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在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属性,结合系统运作原理,深度分析出不同操控视域下,每一项操控指令实现的对接性。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则是将系统功能与指令诉求进行对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关联,确保控制功能的实现,可正确驱动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操作。PLC控制系统所具备的集成性、成本性、可靠性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的运行效率,且PLC系统可提供拓展功能,针对技术更新,对系统本体进行自主更新,满足系统多功能、高效率更新的需求。
2.2.1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是针对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的运行空间、运行负载等,确定出终端操控部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参数值,然后协调各类参数,确保终端操控机构执行指令的精确性。为此,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的驱动类型可以设定为气缸驱动模式,通过构件电磁阀装置,使得指令正确对部件进行驱动处理,只有这样,才可进一步实现对不同动作的指令下达,完成工序化操作。从组成模式来讲,工业机器人在实现某一类操作时,其所产生的运动诉求,一般是以固定程序为指令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操作的,例如在自动化工作台中,机械臂需要执行夹紧、移动等操作,完成在空间定位下的精准擦操作,然后通过对工作周期的设定,确保硬件结构在时间分配点、空间分配点下,可以真正将操作模式立足于系统科学性操作之上,以提高运行质量。此外,为确保系统运行的精准性,需要针对机器人运作模式,设定相对应的传感装置,通过信号监测,实时将终端操控机构的运行信息反馈到主系统中,为自动化操控体系提供数据决策,进而对终端操控部件实现更为精准的定位。
2.2.2软件设计
针对软件部分进行设计,需考虑到PLC控制系统在整个机器人组装系统内的组态模式,然后结合机器人在固有程序指令下的操控需求,制定出具有全过程跟踪属性的软件结构,确保相关信息的实现,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对组件进行正确驱动。为此,在初始编程时,必须调整好指令状态,保证程序编写的简化性,然后结合系统运行属性,令每一项操控功能的实现,可在数据传输范畴内,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率转换与对接,提高系统操控效率。此外,软件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软件程序驱动下的各个终端机构是否符合实际运行需求,并设定联锁保护程序,避免程序碰撞产生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PLC控制系统下的工业机器人操控功能在具体实现时,是通过每一项指令的下达,令主系统与终端执行机构形成精准对接。为此,针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到系统运行模式,利用PLC控制系统的优势,实现对整个操控系统的科学性驱动。
参考文献:
[1]陆雪影.基于PLC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2):148-149.
[2]祝彬彬.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管理,2020(17):269.
[3]季文超.PLC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8):190-191.
[4]丁姝慧.基于PLC的汽车焊接机器人控制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