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观察给予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使用品管圈管理对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未接受品管圈管理的7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实施品管圈管理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管理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管理后规范率分别62.86%、87.14%,组间比较数据存在较大差别,可以构成临床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一共有78.57%的患者满意,观察组为94.29%,可以构成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接受品管圈管理对提高治疗效果起到有利影响,规范率高,患者更满意,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避免患者感到痛苦,且保护了血管,由于具有诸多优势,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对抢救和用药起到促进作用[1]。但是在固定静脉留置针时容易受到操作不当、敷料卷边等问题影响,对其固定产生不利影响。而为了有效提升静脉留置针固定效果,很有必要开展品管圈管理,这是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的关键。为此,我科对比了实施品管圈管理和未实施品管圈管理对静脉留置针固定效果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14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其中,对照组资料为:入院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未接受品管圈管理。对照组女性和男性分别为34例和36例;年龄区间为23~75岁,平均年龄(55.62±4.52)岁;住院时间5~20d,平均住院时间(12.49±4.64)岁。观察组收治起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受品管圈管理。对照组女性和男性分别为33例和37例;年龄区间为22~77岁,平均年龄(56.47±4.49)岁;住院时间5~22d,平均住院时间(13.58±4.47)岁。两组资料差别不大,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接受品管圈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成立品管圈小组:本次成立品管圈小组时成员一共有4名,圈长、辅导员、护理人员分别1名、1名、2名。结合工作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提出选题,分析问题的可行性,并选出发生率最高的问题。
问题分析:留置针不规范固定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操作和流程不规范;二是缺乏培训和考核;三是选择不恰当的穿刺部位;四是患者运动量较大且出汗多。
解决对策: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小组成员对穿刺部位和静脉条件的理解,选择导管时除了要选择短之外还要选择细导管;将上肢静脉作为PVC穿刺静脉,确保避开硬结、有疤痕、关节等部位;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以规范操作时应以静脉留置针主要为依据穿刺,若顺利穿刺,则带消毒液在自然条件下干燥后持膜并妥善固定,加强对导管周边进行塑性,之后在按压的过程中按照内至外的原则敷贴,并在去除的过程中按压边框,最后详细记录下时间,并签字确认,之后对敷贴进行封闭处理。延长管的固定工作应以“U”型为主,除了要保证肝素帽和血管平行之外还需要保证其不低于导管尖端;积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使用留置针对患者的优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发现留置针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后规范率和护理满意度[2]。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资料应用SPSS22.0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 ±s);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P值是否<0.05为界判断其是否可以构成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后规范率
对比组和观察组比较,管理后规范率分别为62.86%、87.14%,组间比较存在大统计学意义,具体可以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后规范率[n(%)] | ||||
组别 | 例数 | 规范 | 不规范 | 规范率 |
对照组 | 70 | 44 | 26 | 62.86 |
观察组 | 70 | 61 | 9 | 87.14 |
c2值 | - | 11.01 | ||
P值 | - | 0.001 |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满意度组间对比差距明显,可以构成临床统计学意义,详细资料可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 |||||
组别 | 例数 | 不满意 | 满意 | 非常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70 | 15(21.43) | 19(27.14) | 36(51.43) | 55(78.57) |
观察组 | 70 | 4(5.71) | 17(24.29) | 49(70.00) | 66(94.29) |
c2值 | - | 7.37 | 0.15 | 5.06 | 7.37 |
P值 | - | 0.007 | 0.699 | 0.024 | 0.007 |
3 讨论
品管圈管理活动的实施让床位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断提高,且持续性改进了静脉留置针的固定规范率,以往工作过程中存在敷料卷边、静脉压迫、肝素帽低于导管头端、张力性固定等问题均得改善[3-4],具体表现在规范率显著提高到87.14%,且和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临床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满意度更高,两组满意度指标对比差别较大,可以构成临床统计学意义。
但是具体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并没有严格按照桥式的方法固定留置针肝素帽,主要在于患者活动可能导致肝素帽固定胶布松动,患者自行上贴,护理人员并未留意这一问题,也没有重新帮助病人粘贴[5]。还有一个就是并没有以穿刺点为中心,无法完全进行隔离封闭。由此可见,很有必要给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实施品管圈管理。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可使用品管圈管理,提升规范率,且患者更满意,可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张雪美, 曾秋芬, 李素玲.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1):1483-1485.
温颖, 徐慧凤.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34):194-194.
吴莺, 叶燕华, 印琴琴.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3):172-173.
王薇薇, 程梅. 品管圈在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8(9):1084-1086.
龚仕妹.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