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江苏省南通市, 226100
摘要:内观疗法是观察自己内心、进行深刻内省的一种心理疗法。内观疗法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现路径上高度契合,可应用于课程开发与创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内观疗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内观疗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
0引言
内观疗法是一种自我探求、自我发现、实现崭新人生的有效方法。内观者对身边的重要他人围绕“别人为我做的”、“我为别人做的”、“我给别人添的麻烦”3 个问题进行反思,对人生、对恩情进行再体验和再定义。在内观的过程中,内观者通过对过去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解和反省,产生健康型的罪恶感、与亲人朋友之间的连带感、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目前,内观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司法、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等众多领域。近十多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成绩斐然,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开发创新。本文对内观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1内观疗法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相契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健康人格和发展心理潜能为课程开发原则,而内观疗法的内容和效果正体现了这一目标。
1.1内观疗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通过对内观中“别人为我做的”、“我为别人做的”、“我给别人添的麻烦”3 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回忆大量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照顾和关爱,察觉自己给别人添了许多麻烦却回报甚少,从而产生“愧疚”、“罪恶”等感受。但这些感受并不会造成消极影响,而是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信,这在内观中被称为“健康型的罪恶感”。这种健康型的罪恶感的核心是心中存有“被爱的感觉”、“感恩、感谢的感觉”。学生在内心深处生出要回报亲人的愿望,有助于其勤勉刻苦、利己利人、谦虚自省等健康人格的养成。
1.2内观疗法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性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形成自主应对困境与挫折的积极心理品质。正如内观疗法的创始人吉本伊信先生的阐述:不管遭遇怎样的逆境,始终以感谢和报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内观疗法中对爱的回顾,让学生对生命和生活充满敬意,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支持系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多地激发内在的乐观自信、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挫折的心理能量[1]。
2内观疗法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相呼应
2.1自我意识。
所谓内观,本质是观察自己的内心,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解和反省,进入自觉的心灵探索,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通过内观中对自我成长历程的回顾,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及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这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课程目标相呼应,能增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力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青少年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面临探索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任务,并存在独特的年龄特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坦率与封闭的矛盾等。这使得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波动不安、情绪起伏,对自我感到迷茫。内观疗法打破青少年学生自我中心的认知立场,帮助其稳定情绪、消除内心的冲突,进而全面认识自己,建立自我同一性。
2.2人际关系
内观疗法通过内省自己得到的恩惠以及给别人带来的麻烦,认识自己内心的不足和欠缺,获得对别人价值的肯定,进而发现自我、洞察自我,抱持对他人的感谢回报之情。学生在内观时可从回忆最亲近的人入手,调动感情进入操作程序。内观过程中,学生的被爱感、连带感、喜悦感、羞耻感、成就感、解放感等被充分调动出来[2]。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从自我中心的、利己的,转变为诚恳的、谦虚的;从焦虑的、不满的、对抗的,转变为愉快的、对他人发自内心感谢的,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2.3学习心理
内观疗法在学习心理模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的提升: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观察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的不足,在体会父母、老师的关爱与付出中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在自我探索中发现自我潜能,激发心理能量,重拾学习的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回顾以往的学习经历时,重要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可缓解学生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心理能量。
2.4生活适应
内观疗法是一种人生哲学,显示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对真实社会生活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一种健康的发展性的生活原则和处世态度。在回顾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刻思考和理解,努力学会接纳和包容出生以来所有的体验。这种对生涯各种体验的包容,正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诉求,这样的主题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生涯发展的探索与自我实现的意义相吻合,是一种宏观的、哲学意义的对生命、生活与社会的探求。学生在真实领会生命的意义后,能收获心理的充实、欢愉、宽容与坚强。
3内观疗法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路径一致
与其他学科不同,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当中提出的“心理素质”、“潜能开发”,还是“心理品质”、“人格”,都不可能只通过“传授”就达到一种新的成长水平。只有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并让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当中获得切实具体的体验,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知得以内化、情绪得以感受、行为得以改善,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现是以“体验”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求设置丰富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直观感性的体验中产生自我感知和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师生共同寻求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发展性技能。
4结束语
综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实现路径来看,内观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充分的可行性,有利于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融入内观疗法,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开拓,又是对内观疗法的独特运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辛隐.试析内观法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0-23.
[2]黄辛隐,周冶.内观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