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 100123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的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糖控制效果、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多加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二甲双胍;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用药安全性
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逐年递增,发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糖尿病。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1],若未能及时控制血糖水平,导致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机体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水平都较正常值高,会大大增加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尤其易引发患者微血管严重病变,导致多脏器损伤,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肾损害等诸多并发症。此次研究主要为胰岛素强化作用于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并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160例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7.51±1.22)岁。实验组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 (68.21±4.16)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符合“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均由患者本人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3)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成立。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2)对本药过敏者;(3)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积极调整患者心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适度运动,合理调整患者饮食,减少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规范作息,提高患者配合度,同时,对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餐前服用,口服,500~1500mg/d。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0.5~1.0 U/kg*d。每晚睡前皮下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两组均视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用量,持续给药,两组基础治疗方案均相同。两组均治疗10周。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血糖控制效果: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1.3.2体重指数:分别测量患者治理前后体重情况,计算体重指数。数值<18.5,判定为体重过轻;数值为18.5~23.9,判定为体重正常;数值为24~27,判定为体重过重;数值为28~32,判定为肥胖;体重>32,判定为非常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1.3.3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等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单位用(`x±s)。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实验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x±s,mmol/l)
组别 | 阶段 | 空腹血糖含量 | 餐后两小时血糖含量 |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
对照组 | 治疗前 治疗后 | 9.26±1.31 8.94±1.85 | 16.63±1.94 11.99±1.63 | 10.23±1.91 8.98±1.54 |
实验组 | 治疗前 治疗后 | 9.65±1.29 5.29±1.59 | 16.21±0.55 8.26±1.97 | 10.25±1.94 8.31±1.44 |
T0值 P0值 T1值 P1值 | 0.232 <0.05 5.963 <0.05 | 0.195 <0.05 2.184 <0.05 | 0.214 <0.05 6.749 <0.05 | 0.229 <0.05 5.747 <0.05 |
注:T0、P0值为治疗前数值,T1、P1值为治疗后数值,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实验组体重指数(BMI)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情况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BMI |
治疗前 治疗后 | ||
对照组 | 80 | 25.65±0.54 24.65±0.47 |
实验组 | 80 | 25.73±1.22 23.58±1.63 |
2.3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10周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恶心、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病理机制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自身分泌不足[2],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发病因素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及自身胰岛细胞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占很大比例[3]。因此,有很多患者会担心遗传给下一代。诱发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肥胖、感染、应激、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因素。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正常人高2~4倍。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体内葡萄糖不能被细胞利用,而是随尿液排出,机体只能调动利用体内蛋白质和脂肪,致使体重减轻。糖尿病并发症多种多样,包括感染性疾病,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代谢紊乱性疾病。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药物,有效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4-5],降低肝糖输出,促进组织细胞、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作用效果不显著。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改善细胞在葡萄糖中的吸收和利用率,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药物的生物利用率较高,对人体较安全,副作用小。虽然有报道[6-7],有腹泻、腹胀、恶心等副作用,但作用较轻微。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胰岛素强化能有效治疗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较好。两药联合应用,疗效显著,并且药效恒定持久,有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胰岛素强化对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向阳,曹宏伟,赖敬波,等.恩格列净治疗新诊断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09):32-35.
[2]孟祥健,姚新明,高家林,等.艾塞那肽注射液片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035(019):2236-2238.
[3]刘烨,朱亦堃,刘炯.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018(007):1137-1141.
[4]徐礼五,钟兴,齐晓玲,等.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不同降糖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54(02):139-142.
[5]李晓玲,陈燕燕,巩秋红,等.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再发心血管风险[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011(005):341-346.
[6]顾丽萍,申婷婷,马宇航,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pexin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041(002):172-177.
[7]童国玉,李翠柳,杨东辉,等.糖尿病前期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1):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