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基层 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王春山

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 226001



摘要:本文针对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题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其中构建科学的内审信息化体系、提升内外部系统的审计数据共享能力、优化升级内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

一、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存在形式、处理模式以及内部控制等发生了深刻转变,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的应用特征为使用范围普及化、业务处理网络化、数据存储集中化、系统功能集成化等。这些变化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对象、内容、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新的审计观念、方法和方式与之相适应,只有全面实现审计信息化,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

(一)客观环境的变化促使审计实现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人民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也迅猛发展,以网络通信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网络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的对象、范围、线索等均发生了变化,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审计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计的信息化。

(二)审计信息化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审计事业发展面临审计转型的严峻挑战,既有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又有难以适应业务发展水平快于审计人员提高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水平的矛盾;既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复合型人才结构短缺的矛盾,又有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的矛盾。应对这些挑战只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能力、过程控制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审计信息化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的要求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对数据高速、精确的运算处理提高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凭借计算机具有的逻辑判断功能,分析汇总等功能使审计程序的选择和实施更加科学和恰当,丰富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使得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有利于审计人员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可降低被审对象在导出数据时进行舞弊的可能性。

二、影响基层人民银行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原因

(一)未建立系统开发技术路线,缺乏参考标准

目前人民银行没有统一的、具体的、可参考的开发审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也尚未建立人民银行可比较可参考的标准数据库,各地市中支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相差各异,系统开发时需求调研、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也存在差异,使得获取可比较的标准指标较为困难。

(二)审计信息化与业务系统开发脱节,审计监督方式滞后

目前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国库支付、支付结算、会计核算等主要的业务均釆用计算机系统处理,业务档案基本以电子文档形式储存,而内审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收集和处理审计信息较困难。开发各业务系统时功能设计均没有充分考虑内审工作的需要,正在使用的业务系统在升级或改造中也没有留供内部审计部门使用的接口,给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加大监督审计难度

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审计工作涉及范围逐步扩大,如:专项审计、预算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涉及各部门各业务,这就要求审计信息化进度跟进业务发展步伐,加大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然而人民银行基层审计部门信息化建设大都处于空缺或者较低水平,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人员都不具备开发审计软件的能力。由于软件开发条件受限制、现有软件推广不到位、辅助审计软件功能分散、通用软件稀少、适用范围小、使用频率低等原因降低了系统使用的效率,如已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中,大部分软件只针对某个业务系统中的某项单一内容进行数据釆集、分类、自动检索等操作,这些情况不仅与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应用相差甚远,同时影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内审信息化体系

基层人民银行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标应是促进可持续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加入,内部审计的管理方式、工作程序以及审计质量均会有所提高,同时还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观念、责任意识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在日后的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制定出一套科学、统一、完善的内审信息化体系。首先,人民银行要了解自身的业务现状,根据工作长远和近期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同时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其落实到各个阶段;其次,人民银行需要进一步规划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内容,分别从系统规划、人员管理、数据安全、资料存储以及考核激励等各个方面来加强规范,同时还要虚心学习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具体做法,认清自身优势劣势的同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二)打造内外部信息系统的审计数据共享集市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基层人民银行现有的审计小程序存在着很多薄弱之处,无法将小程序都与监控流程相互关联,因此构成了诸多信息孤岛。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审计系统软件所针对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国库业务、征信业务、会计核算业务、货币发行业务等等,由于仍然存在部分空白业务,因此影响到了审计功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基层人民银行应当重视这一问题,整合现有内外部资源来突破信息孤岛,不断加强银行内审系统的共享能力,彻底挣脱信息割裂障碍的桎梏。人民银行需要尽快构建跨区域、跨业务、跨监管的信息管理系统,兼顾到不同的风险视角,尽快打造出一个高渗透能力、高共享能力的信息集市。

(三)优化升级内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无论是信息获取、信息整合,还是后续的信息分析工作,都需要在信息系统内才能够得以实现。基于此,人民银行需要尽快完成如下三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首先,对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升级。当前综合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的审计任务实施、成果管理文档存储、以及人员状况记录,需要进一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同时辅助风险评估工作;其次,数据整合系统。数据整合系统主要完成的是数据处理工作,需要保证信息采集、传输以及工作的全程记录,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作和数据安全提供支持和保障;最后,风险预警系统。对于人民银行来说,业务风险可以来自各个层面的各个方向,因此风险预警系统需要完成的是具体的风险分析与风险预警工作。通过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状况展开实时监测,得出风险监测趋势,而后设置具体的风险监控指标、预警指标等,将可能出现业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人民银行首先要结合现阶段的内审工作开展情况,尽快制定相关制度和完善建立信息化审计操作规范,为审计信息的有效性提供制度依据。其次,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效、可行的审计思路和方法,提高审计的信息技术水平。三是加强数据安全和保密教育,严格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删除等操作流程,确保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安全,减少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赛英.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探索与思考[J].征信,2016,34(9):82-85.

[2]宋月茂,王卫东.基层人民银行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J].北方金融,2016(12):102 -103.

[3]杨淑慧,赵城晖,吴志坚.新履职环境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深化发展[J].金融与经济,2016(12):8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