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 361009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6-2020.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VAS)。结果: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实施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术后康复
创伤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指患者骨小梁受到外界暴力导致部分或者全部中断,属于创伤性病症的一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阶段伴随明显的疼痛,消极情绪严重,同时还可能导致后续乏力、骨骼肌收缩等病理变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除了治疗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6-2020.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25-68岁,平均年龄(45.31±6.04)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3例,骨盆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7例;骨折原因:车祸21例,高处坠落13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4例和16例,年龄区间25-70岁,平均年龄(45.89±6.71)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4例,骨盆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5例;骨折原因:车祸20例,高处坠落14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用于比较研究。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宣教、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主要内容:(1)情志护理。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如果患者受到疼痛因素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及失眠症状,表明患者症状为肝气郁结型,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倾听患者,满足其护理需求。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表明为心虚胆怯型,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为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病历,提高其依从性。(2)中药干预。通过中药方剂提高镇痛效果。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5g、三七5g、茯苓11g、炙甘草5g、当归12g、延胡索12g、天花粉15g、川牛膝15g及木瓜15g,煎服,取药汁250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3)中药穴位贴敷。主要成分包括吴茱萸、艾草、延胡索,比例1:1:1,贴敷于双足三里,每日一次,每次贴敷2小时。之后对患者进行耳穴压豆,保证耳穴位置同骨折位置对应,做好常规消毒,将耳郭拖住,将贴布贴于患者耳部,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胶布上,每日进行按揉,次数为3--5次,隔天两耳交替进行耳穴压豆。
观察指标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x±s)
组别 | 例数 | 骨折愈合时间(周)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 | 40 | 6.12±0.45 | 10.32±2.51 |
对照组 | 40 | 8.93±0.81 | 16.31±2.19 |
t | | 9.903 | 9.932 |
P | | <0.05 | <0.05 |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x±s,分)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观察组 | 40 | 8.35±1.01 | 3.92±0.45 |
对照组 | 40 | 8.31±1.03 | 2.15±0.31 |
t | | 0.105 | 8.035 |
P | | >0.05 | <0.05 |
讨论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科病症,导致该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外伤、功能障碍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疼痛症状,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恢复[2]。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属于一种针对性护理模式,其中情志干预与疼痛治疗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恢复。同时镇痛疗法中的中药治疗、中药贴敷及耳穴压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也表明对患者实施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实施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孟繁荣.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86-87.
[2]张玉珍,游秀梅.分析探讨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2):127-128,142.
[3]熊瑶.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138-140.
第一作者简介:陈岚,1984年1月5日 女 汉族,福建省厦门市,骨三科,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骨科,厦门市中医院 ,研究方向:骨科护理。
第二作者:杨榕芳,(出生于1988-4-6)女,福建安溪,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骨三科 ,本科。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1739号厦门市中医院。
通讯作者:陈光美(1984-06-08)女,福建宁德市古田县,汉,主管护师,骨伤外科骨三科,本科,研究方向:骨科护理,地址:厦门市仙岳路17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