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医调办 110168
摘要:目的:针对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负面情绪影响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抑郁症,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心理干预(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差异。结果:以焦虑HAMD评分与抑郁HAMA评分作为比较指标,观察组在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睡眠质量PSQI评分上,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病人,心理干预对患者消除负面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关键词:心理干预;抑郁症;负面情绪;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各类精神疾病的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抑郁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也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临床针对抑郁症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有研究认为[1],通过心理干预,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是以人为本医疗精神的体现,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临床效果显著。本从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为重点,纳入抑郁症患者6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6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抑郁症,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n=30),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介于24-56岁,平均年龄(38.52±13.57)岁。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n=30),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介于22-57岁,平均年龄(38.15±13.91)岁。
纳入标准:(1)年龄不低于20岁,不高于60岁;(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4)神志清楚,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例如严重肾衰竭患者;(2)存在严重自杀倾向患者;(3)有长期酗酒的生活习惯或有药物滥用史的患者;(4)存在精神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
心理干预:(1)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当倾听患者对于治疗的疑问并给予患者解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路径,必要时可邀请成功康复的患者来院进行现场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意识到配合医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环境护理。定期清洁患者病房,保持病房室内温、湿度环境适宜,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3)适应性护理。对患者过去不健康的睡眠习惯及生活方式进行纠正,鼓励患者日常多进行户外活动,当需要睡觉时叮嘱患者不玩手机及长时间聊天,维持患者休息环境的安静,保证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4)音乐放松。在患者入睡前,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以适宜的音量播放节奏轻缓的音乐,播放时间根据情况控制在20-30min,播放时叮嘱患者放松,结束后告知患者闭眼休息;(5)亲情抚慰。针对患者的特殊需求,护理人员应当与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家庭关怀是改善抑郁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对待患者需注意的事项,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使患者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家庭与亲情的温暖,充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1)抑郁、焦虑状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患者的抑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A)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2]。
(2)睡眠质量: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21分,患者的睡眠质量与评分呈负相关[3]。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焦虑、抑郁状态评分
以焦虑HAMD评分与抑郁HAMA评分作为比较指标,观察组在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1:
表1焦虑、抑郁心理评分
组别 | n | HAMD评分 | HAMA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0 | 26.95±7.14 | 8.28±2.15 | 20.63±7.48 | 7.15±2.23 |
对照组 | 30 | 26.29±7.02 | 9.76±3.22 | 20.76±7.34 | 8.65±3.15 |
T值 | / | 0.3610 | 2.0494 | 0.0679 | 2.1287 |
P值 | / | 0.7194 | 0.0450 | 0.9461 | 0.0375 |
2.2睡眠质量
在睡眠质量PSQI评分上,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2:
表2睡眠质量
组别 | PSQI评分 | T值 | p值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n=30) | 12.41±5.24 | 4.43±1.66 | 8.1756 | 0.0000 |
对照组(n=30) | 12.39±5.18 | 7.94±2.01 | 4.3866 | 0.0000 |
T值 | 0.0148 | 8.4603 | - | - |
p值 | 0.9882 | 0.0000 | - | - |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严重的厌世情绪,严重时患者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4]。由于抑郁症病理学表现并不明显,平时患者与正常人行为无异,一旦出现自杀念头,患者自杀的成功率将明显高于正常人[5]。除对症治疗外,本次研究引入心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心理综合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平和与积极的心态,感染患者,使自身处于一个放松、舒缓的环境中,接受目前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身的心态进行积极的调整,减压放松,加强对于休息及睡眠的重视程度,使自身获得更优质的睡眠,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压力,使患者有一个合理的渠道宣泄自身的压力,并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培养患者坚定的意志及坚强的信心,进而消除负面情绪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6]。
综上所述,针对抑郁症病人,心理干预对患者消除负面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谢芳. 综合心理干预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99-101.
[2]杨雅杰.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261-1262.
[3]潘贵春,陶以珊,刘梅,等.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81-183.
[4]李秀灼.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2):278-280.
[5]邬占宽. 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128.
[6]吴联凤,吴艳玲,郯志强. 心理行为干预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20,21(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