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心医院 ,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对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数据的截取是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例展开调查,根据康复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并设为常规组,余下40例患者加入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康复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训练后认知功能评分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对康复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组在训练后的FMA分数上更高,p<0.05。结论: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在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卒中;认知障碍;常规康复治疗
脑卒中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为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后期工作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性影响。即使我国医疗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上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1]。但是以往所运用的康复治疗模式效果不佳,需要对康复护理模式做进一步深入。据统计,我国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几率约80.00%左右,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卒中患者往往会有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力差等表现,会影响上肢功能训练效果。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对卒中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效果突出[2]。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干预后的效果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数据的截取是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例展开调查,根据康复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并设为常规组,余下40例患者加入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康复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常规组中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区间在58-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22±3.16)岁;研究组男性18人,女性22人,年龄区间在57-82岁之间,平均年龄(69.15±2.18)岁。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2)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3)无严重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
1.2康复治疗
1.2.1常规组:
该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即对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并结合医嘱为患者提供对应康复治疗。
1.2.2研究组:
上肢智能力反馈系统:设备选择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训练系统,型号: Fourier M2。
首次训练前可对患者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将训练范围设置为可承受程度之内。结合患侧上肢肌力情况对训练模式进行选择,0级患者可使用等速被动模式;1-2级患者可依靠助动模式;3级患者可以主动训练模式为主;4级或以上的患者,可应用抗阻训练模式作为主要训练模式,来提升患肢控制的能力。结合患肢关节功能实际情况,对运动方面进行选择,对于患侧肘关节进行屈曲训练,或对肩关节进行内收训练时可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对患者肘关节进行伸展训练时,或者对肩关节进行外展训练时,可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对患者活动程度及范围进行评估,对肌力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合评估情况对训练方案进行适当调节。
训练方法:协助患者采取坐位,对患者身高进行测量,结合测量结果适当调整训练平台的高度,并帮助患者用患侧一方的手将手柄握住,将手套绑带固定好后,设置好安全活动范围,调整对应的运动模式和运动方面,开始进行训练,每天两次,每次训练时间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高不会超过二十分钟,每周训练五天,持续训练八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应用MMSE量表,分数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好。
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满意度情况,根据自制调查问卷,总分80分,分为非常满意(70以上);满意(60-70);不满意(60以下)三个标准。
比较上肢功能运动情况,应用FMA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的分数越高,运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
结果
2.1认知功能评分分析
干预后,研究组认知功能分数更高,p<0.05,见下表。
表1 认知功能评分分析(±s,分)
组别 | 干预前 | 干预后 |
研究组(n=40) | 28.24±1.32 | 24.97±2.05 |
常规组(n=40) | 28.51±1.47 | 22.87±2.18 |
X2 | 0.8643 | 4.4383 |
p | 0.3901 | 0.0000 |
2.2比对患者康复治疗满意度
研究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下表。
表2 康复治疗满意度情况分析(n/%)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n=40) | 29/40(72.50%) | 9/40(22.50%) | 2/40(5.00%) | 38/40(95.00%) |
常规组(n=40) | 20/40(50.00%) | 11/40(27.50%) | 9/40(22.50%) | 31/40(77.50%) |
X2 | - | - | - | 5.1647 |
p | - | - | - | 0.0230 |
2.3上肢运动功能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FMA分数更高,p<0.05,见下表。
表3 上肢运动功能对比(x±s,分)
组别 | FMA |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常规组(n=40) | 28.56±3.42 | 35.38±2.28 |
研究组(n=40) | 28.59±3.22 | 49.58±2.41 |
t | 0.0404 | 27.0703 |
p | 0.9679 | 0.0000 |
讨论
脑卒中疾病隶属临床中常见性神经科室的疾病,临床地表现为头痛、昏迷以及意识障碍等,由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发病了,导致患者在患病之后丧失了工作能力与日常生活的能力,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3]。
当前,康复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后降低残疾率和减少经济负担的重要环节,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但是,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三级康复网路系统,仍然会有脑卒中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没有得到有效康复康复治疗的情况下,引发肢体障碍、认知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4]。近几年,随着我国各个层面技术上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十分显著的,临床上对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作为新型康复训练系统,主要是在力学反馈技术的基础上创建的新型康复训练机器人,作用在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大剂量、重复性、渐进性的上肢训练,并在康复训练期间“按需辅,以提高患者中枢神经上的修复和重塑[5]。本次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在干预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康复治疗满意度及上肢运动功能分数上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在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春霞,王玉龙,张绍华,李浅峰,梁伟容,潘小华,肖鹏,周明超.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08):937-944.
[2]吴李秀,俞坤强,戴梦圆,周敏亚.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12-115+119.
[3]朱湘君,纪亮,胡丹丹,徐景.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对慢性期脑卒中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07):45-50.
[4]张宁,郄淑燕,郑广昊,公维军.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02):157-161.
[5]张宇婷,黄颖珺,马佼佼,周丹,吴希希,黄思思.上肢智能反馈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8,44(10):120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