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隧道属于地下暗挖工程,受水文地质条件因素影响较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加之施工场地狭窄,工作面人员集中,全天二十四小时换班作业,安全生产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发生突泥涌水、气体中毒、大面积坍塌、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面对事故时的迅速反应和应急救援就变的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国内区域经济循环加快,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成为公路建设的首选,有条件的省份已逐步实现县县通高,而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隧道的占比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山岭地区的长隧道、特长隧道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因隧道施工环境封闭吵杂,不可预见因素多,成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如发生突发性事件,及时有序的应急救援显得至关重要。
1.隧道施工特点
隧道是公路的组成部分,是适应地形变化,优化公路线型和缩短公路里程的重要手段,为地下建筑物,需要纵向逐步开挖支护成形、封闭成环,其施工环境封闭、空间狭小、周期长、条件差、投资大、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和复杂程度较高。隧道属于地下暗挖工程,受水文地质条件因素影响较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加之施工场地狭窄,工作面人员集中,全天二十四小时换班作业,安全生产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发生突泥涌水、气体中毒、大面积坍塌、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面对事故时的迅速反应和应急救援就变的非常重要。
2.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的困难和问题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一般都有救援时间紧迫、相关情况不明、空间有限、视线较差、联通困难、关注度高、环境不利等问题,给事故应急救援带来较多阻碍,主要为以下几点:
2.1救援时间紧迫
事故发生后,必须要强抓黄金时间开展救援,特别是隧道施工如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都是突泥涌水、隧道坍塌、瓦斯爆炸等,将导致洞内施工人员被困或淹埋,施工用电照明和通风设施被损毁,在救援通道或输送通道未打通前,被困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无食物、饮用水,并在黑暗、阴冷、氧气稀薄的环境中等待救援,身心都将承受极大的负担,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搜救就显的非常紧迫,如果错过最挂时机将会给救援增加困难,被困人员生存希望将变的渺茫。
2.2相关情况不明
因隧道内环境封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洞内粉尘和噪音较大,通风排气困难,事故发生后施救人员对周围情况判断困难,对现场情况掌握不清,特别是发生突泥涌水或地质坍塌等造成洞内堵塞事故的,难以了解洞内人员被困伤亡情况、地质稳定情况、人员设备分布情况、瓦斯浓度情况,对次生灾害评估,尽快制定科学救援措施带来诸多困难,一定程度的造成救援迟滞。
2.3人员疏散联通困难
因隧道内空间狭小,环境不佳,连通地面出口少,不利于事故突发时人员的及时疏散,洞内人员向洞外撤出时间长,且集中无法四散,如发生大规模突泥涌水将难以迅速撤出。而且事故发生后联通十分困难,因事故灾害将造成洞内电话线、视频数据线、通讯网络被破坏,可利用管道被堵塞,隧道内无信号和通道,内外联通非常困难。
2.4纵深较长施救困难
因隧道结构为横向窄、纵向深,给救援带来困难。隧道事故较多发生在掌子面附近,因为掌子面附近支护最为薄弱,开挖成形时间短,应力释放集中,而掌子面又距离洞口最远,特别是长隧道和特长隧道,距离可达几公里、十几公里,如发生瓦斯爆炸、突泥涌水事故,救援人员要一边徒步观察,一边探测洞内情况,在想方设法开展救援,耗时长、难度大,如发生二次灾害,迅速撤离十分困难。
2.5环境不利因素多
因隧道为地下暗挖工程,施工环境封闭,事故发生后空气不流通,洞内常处于气温高,粉尘多、烟雾弥漫、噪音嘈杂、视线昏暗、呼吸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时间过长会使人焦躁不安,判断力下降,行动迟缓,这些都将给应急处置和救援带来较大困难。
3.隧道施工应急处置救援需做好的几项工作
3.1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必要工作,特别是水文地质勘察和应急预案编制,这对日后的施工和突发事件救援处置有很大帮助。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都和水文地质勘察息息相关,要对隧道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探分析,认识和摸清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水文情况、不良地段等,为下步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在设计中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和方案。施工前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交底和组织演练,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力量,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2摸清事故情况,科学合理组织救援
事故发生后,在没有弄清楚事故发生原因和洞内情况下,决不能盲目自发组织救援,以免发生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9年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时发生突泥涌水事故,造成6名工人被埋,后工人自发组织救援又发生第二次突泥涌水,造成前去救援的7人被埋,该次事故因现场应急管理处置不到位,导致事故损失范围扩大,最终造成13人遇难,成为重大事故。所以事故发生后一定要按照应急预案起动应急程序,控制事故现场,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尽快协调专业救援队伍和医疗机构。同时,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洞内现状、人员伤亡情况等,为下步救援工作提供精确可靠信息。
3.3统筹调度指挥,科学制定救援方案
事故发生后,特别是重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后,各方救援力量参与,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汇集,人员较多、事情繁杂,这就需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或指挥部作为中枢首脑来进行综合统筹协调,对救援处置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对当前工作进行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定期发布舆论信息,关注事态发展变化,向上汇报对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等,避免各自为战、重复工作、信息错漏等现象出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邀请水文、地质、应急、建设等方面专家参与,科学制定、精确实施、动态调整,确保救援工作顺利推进。
3.4抢抓黄金时间,组织力量救援
抢抓“黄金72小时”施救时间,及时组织医疗、消防、武警、交通、电力、通信和专业救援队伍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尽快熟悉环境,控制危险源和事故现场,初步探查隧道内状况,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救援措施,分组分批开展救援。
3.5做好舆论引导,准确发布情况通报
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程度要及时准确向外公布。要有专人负责,定时收集汇总救援进展情况,筛查可靠精确信息,拟好情况通报经审核后,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公众号、政府平台等进行发布,并时时更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信息正确、客观、真实,消除公众疑惑和不实言论。
参考文献:
〔1〕韩美美.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2020
〔2〕何水源.浅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能力.2019
〔3〕康业岭、汤锦辉、厉万祥.公路隧道施工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2019
〔4〕于水.公路隧道塌方应急救援研究.2019
〔5〕李强.“十二五”期间铁路隧道工程安全事故分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