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100 )
摘要:要想让中医保健按摩内容与大学体育保健课程体系相适应,就要重新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容,合理安排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按摩手法。体育保健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教学,对按摩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在体育保健课程考试内容中加入中医保健按摩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
关键词:中医;保健按摩;大学;体育保健课程
前言:中医保健按摩有较多的按摩手法,在大学体育保健课程体系的创新中,要合理安排各个按摩手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课程教师要对各个按摩手法进行完整演示和分解演示,在讲解和演示的时候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课上和课下进行练习,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按摩中的错误,让学生掌握各个按摩手法的动作要领。
1中医保健按摩内容在大学体育保健课程的作用
1.1有利于形成康复养生理念
在大学体育保健课程中加入中医保健按摩的相关内容,这会让学生对中医保健按摩的知识和方法有所了解,中医保健按摩内容会让学生逐渐具备康复养生的理念,学生在体育保健课程中,能够了解传统医学的发展,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会形成科学的养生观念。现阶段,大学生经常熬夜,生活习惯有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医保健按摩知识中包含康复养生理念,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生会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将体育保健课程中学到的保健按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主动调整自己的作息,在运动后,根据康复养生理念和保健按摩知识进行自我按摩。
1.2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大学在培养人才时要考虑市场的需求,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大学生要掌握人文社科知识,在体育保健课程中具备运动人体科学实践技能,加入中医保健按摩的相关内容后,大学生在确定就业方向时,就会多一个选择的方向,拥有更多的机会。目前社会中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多样,不仅包含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还包含很多户外扩展运动,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健身和保健养生等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大学开设体育保健课程,同时在课程中融入中医保健按摩的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康复养生理念,在自己运动后运用相关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具备更强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大学体育保健课程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时间有限,内容较多
根据体育保健课程按摩内容的理论知识进行划分,学生需要了解脏腑和经络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西医的病理诊断知识,根据保健按摩的对象进行划分,学生需要学习主动按摩的方法,对自己进行按摩,还要学习被动按摩的方法,对术者进行按摩;根据保健按摩的目的进行划分,学生可以学习保健按摩的内容,还可以学习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的内容。目前大学体育保健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以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保健课程为例,整个课程只有45学时,理论教学、按摩教学、实验教学分别占11学时、13学时和2学时。在专业的中医教学中,按摩内容的教学通常需要40~90学时,而体育保健课程中只有6学时,学生能学到的按摩知识和按摩技法非常有限。
2.2缺少实践练习,要求较低
大学体育保健课程中按摩内容的实践练习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只能用一部分时间讲解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堂中进行演示,或者用视频进行演示。当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后,才可以进行实践练习,练习期间,教师会在课堂中进行检查和指导,纠正错误的按摩手法。在整个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会进行综合实验。在体育保健课程的考试中,基本都是理论的内容,很少会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学生在课堂中都很积极,但是在课后时间,很少会进行练习,无法保证保健按摩教学的效果。
3中医保健按摩内容与大学体育保健课程的融合策略
3.1采用微课教学的方法
为了解决大学体育保健课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大学生经常会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录制成视频,也可以录制实践操作的视频,将中医保健按摩的理论教学视频和操作演示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在录制和剪辑视频的时候,教师尽量将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几分钟以内,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很可能会在观看的过程中失去耐心。教师可以根据保健按摩内容进行剪辑,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示分开,将不同的按摩手法分开,每一个视频起一个标题,分类之后,学生就可以很快速地找到想要学习的按摩手法,对不熟练的按摩手法进行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理论部分的视频,在线下课程中简单讲解一遍理论内容,如果学生有问题,可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对按摩手法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中也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教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保健按摩内容的教学效果
[1]。
3.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微课教学能够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小组合作能够解决线下练习较少的问题。在保健按摩练习的小组合作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一方面,根据宿舍进行分组,同宿舍的学生每天都会聚在一起,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亲近,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自行分组,学生可以自己寻找组员,小组成员规定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按摩练习。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和课后练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打卡的方式,当小组成员聚到一起后,可以在开始时、练习时、结束时进行拍照,将照片发到群里,教师可以根据群里的照片记录每个小组的练习情况,将日常练习当做最终综合成绩的一部分。在每次上课时,可以让各小组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可以根据上堂课的理论知识和本堂课微课中提到的知识进行提问,接下来,让各个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的成绩都包含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最后成绩最高的小组获胜。用小组合作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下认真练习按摩手法,观看微课视频。
3.3明确按摩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学生学习按摩手法时,部分按摩手法比较复杂,还有一部分按摩手法比较常用,教师要重点对这些按摩手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各个手法对方向、力量和频率的要求[2]。例如,学生在学习滚法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关节,应用滚法进行按摩时,学生的肩部过于紧张,在肩部的带动下,学生的肘部和腕部也会比较紧张,无法灵活运用外旋等手法进行滚动按摩。教师要先让学生放松双肩、两臂和手腕,肘关节微微弯曲,将弯曲的角度控制在120°左右,手指的关节处和特定的部位进行接触。学生在操作时,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放松各个关节,在特定部位进行连续滚动,控制好着力面,避免滚动不连贯和发力不均匀,在滚法前行中,要对频率进行控制,每分钟的次数要低于160次。
揉捏手法也是按摩手法教学的难点,运用揉捏手法时,学生经常会弯曲手指,结果着力点都集中到手指的指尖上,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揉捏手法的要点,捏完后直接放开,让患者产生非常强烈的痛感,学生虽然做了捏的动作,但是没有将捏起的部分向前继续揉捏,手指一直在原来的位置上。教师在演示揉捏手法的时候,要将全部的动作展示出来,之后,将揉捏动作分开展示,在分解示范的过程中,边示范边讲解。在操作的时候,两人一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揉捏手法的全部动作要领。学生在练习揉捏动作的时候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手法,着重强调向前揉捏的动作,学生发力的时候,提醒学生适度用力,揉捏时要柔和一点,按照轻、重、轻的要求进行揉捏,揉捏按摩的过程中,控制按摩的频率和范围,最开始按摩的时候,应当在小范围内进行按摩,揉捏按摩一段时间后,逐渐扩大按摩的范围。
3.4调整考试和评价的方法
大学体育保健课程一般都是理论考试,这种考试方法非常单一,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反映出学生的按摩技术水平。中医保健按摩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体育保健课程教师要将按摩操作技能当做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医保健按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按摩操作技能的考核方式,制定考试评分标准。在大学体育保健课程开课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考试的内容和评分的标准,考试的相关规定要尽可能详细,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详细的考试要求,在日常学习中明确目标,根据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学习和练习,避免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练习[3]。
体育保健课程教师在确定中医保健按摩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方式时,可以根据中医保健按摩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保健按摩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按摩手法的教学。首先,将按摩手法部分的分数比例设置为50%,按摩手法的内容非常多,共有20种按摩手法,可以分成六个类别。其次,将按摩应用部分的分数比例设置为30%,在按摩应用的考核中,包含伤科按摩的考核内容、运动按摩的考核内容、保健按摩的考核内容。最后,将全身穴位部分的分数比例设置为20%,主要考查30个穴位,分为四个部分。由于保健按摩的内容较多,所以体育保健课程教师可以准备试题卡,随机组合三个部分的考核内容,学生要按照试题卡进行操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按摩时的力度、方向和时间等情况进行评分。
结论:体育和医疗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可以在体育保健课程中加入中医保健按摩的相关内容,中医保健按摩有非常多的按摩手法,在实际的保健按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保健课程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课程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在考试评分的时候,重点对按摩技能进行考查,教师还要创新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保健课程中按摩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荣花,郭宇锦.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保健班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4):117-121.
[2]贾一波.高校公体教学中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现状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34):156-157.
[3]陈秋丽.大学保健体育科目教程开设现状与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1):100-102.
【作者简介】白红,(1976.06-05),女,汉族,四川泸县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1995级本科生,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保健,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