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对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尹成珍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编: 234000


【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分析不同类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接诊的乳腺癌患者210例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76例,浸润性小叶癌18例,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16例,对比三组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三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在肿瘤大小、多中心病灶、脉管浸润和Ki-67表达方面存在差异,混合癌患者年龄较小,病灶直径在2.0cm以上居多;浸润性导管癌多中心病灶及脉管浸润较少,混合癌与浸润性小叶癌的Ki-67表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润性小叶癌差异较小,而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差异较大,可根据这种特点对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提升临床确诊率。

【关键词】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增加,临床上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可将乳腺癌分成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混合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浸润性小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混合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乳腺癌给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需要早期进行检查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根据其不同组织学类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4月-2020年开展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是210例患有乳腺癌、接受病理检查的患者。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发现,浸润性导管癌176例,浸润性小叶癌18例,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16例。患者的意识清楚,对本次研究知情,检查配合程度良好。排除标准:男性乳腺癌患者;原发性双乳癌;合并其他肿瘤疾病;慢性疾病、其他妇科疾病、精神障碍、不同意参与本次分析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是24-54岁,均值是(36.93±0.13)岁。

1.2研究方法

临床病理特征 依据雌激素受体(ER)、PR、HER-2与Ki-67表达水平差异,将乳腺癌患者划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型与三阴型。

蛋白表达检测方法如下:(1)组织标本处理与检测:术中切除后的病理组织,放置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中保存,依据组织大小固定6~48h,石蜡包埋后标本制成4~5μm厚度的切片,保存备用。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如下:常规使用二甲苯对组织切片进行脱蜡,并采用梯度酒精进行脱水,在微波炉内放入柠檬酸溶液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根据SP染色法,将切片孵育鼠抗原HER-2一抗放置在4℃冰箱内保存,在生物素标记二抗室温孵育30min,使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滴入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孵育30min,应用DAB-H2O2显色剂进行显色,再使用苏木精复染,使用中性树胶封片观察。

1.3结果判定

依据阳性细胞比例与着色程度进行对比,分为4级,无染色或<10%肿瘤细胞有细胞膜着色表示0级;染色>10%呈微弱或不完整细胞膜着色表示1+;染色>10%呈弱至中度完整细胞膜着色或<30%肿瘤细胞呈强性完整包膜着色表示2+;染色>30%呈全周强着色表示3+。其中阴性为0、1+,可疑为2+,阳性为3+。

2 结果

三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在年龄、多中心病灶、肿瘤大小、脉管浸润和Ki-67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混合癌患者年龄较小,病灶直径在2.0cm以上居多;浸润性导管癌多中心病灶及脉管浸润较少,混合癌与浸润性小叶癌的Ki-67表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

3 讨论

乳腺癌是现阶段临床上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浸润性乳腺癌发病于小叶,病灶特点是小而均匀,肿瘤细胞呈现膨胀性生长,单行索状浸润。浸润性小叶癌是乳腺癌中比较特殊的类型,临床发病率较低,一般出现年龄较大的患者中,肿瘤边缘比较模糊。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独特,呈中心、双侧的病灶分布,多见雌激素受体阳性,在手术切术后局部复发风险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根据分析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病理上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肿瘤病灶大小、脉管浸润、多中心病灶、Ki-67表达方面等,存在一定差异。混合癌的患者年龄较小,病灶直径主要在2.0cm以上;浸润性导管癌的脉管浸润与多中心病灶较少,混合癌与小叶癌的Ki-67表达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的疾病分期较早,但ER的阳性率比较低,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差。为了提升患者的预后,需要早期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因此,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可根据差异进行鉴别诊断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徐景仁,陈文志,罗燕娜,赵丽花,林海蔓,谭鸿,林俞蓉.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的临床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20,16(21):73-76.

[2]陆子骥,储兵.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0,28(04):36-37+98.

[3]刘燕妮,金红艳,柳艳飞,王俊涛,周少萍.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子表达联合超声征象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9(07):822-825.

[4]冷敏芳,程文德,肖小琴,刘峰.乳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0,9(01):24-30.

[5]严梦寒,崔志英,李传印.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临床关系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0,44(07):961-962.

[6]王月辰,汤璐,邢华,郑泽霖.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及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05):636-640.

[7]李向利,蒋海辉,阮英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筛查及乳腺恶性肿瘤分型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12(03):150-154.

[8]徐斌,刘慧,邵营波,张莹.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对比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9,31(04):35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