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观音桥办事处教育管理中心 551700
摘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 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因此,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迫在眉睫。
关键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农村城镇经济差异化的明显,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现代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一大诟病,由于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在学校的教育中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给予关心与爱护,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性格柔弱内向,有自卑心理障碍
因为长期与老人生活在一起,遇到事情不能第一时间与父母分享。做事没有父母的鼓励、支持、引导,久而久之,就变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性格内向、自卑。
2.孤独无依靠心理
比如,在班上开家长会、要分享自己学习成绩、自己生病等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有自己父母的陪伴,自己没有就会产生孤独无依靠感。
3.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由于年龄小不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更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心里还抱怨他们不如别人的父母,与父母之间产生感情隔阂,由此产生怨恨的心理。
二、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究
1.给予留守儿童平等的对待
西方知名学者曾说过:人们一旦被刻印上某种标签,那么这些人们就会成为标签所限制的那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同时在先天素质和学生的自身努力程度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因而这些学生具有的思想状况,以及在学习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性格爱好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可能为其贴上特殊学生的标签。在对待这些学生时,要多多发现他们所具有的优点,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留守儿童能在鼓励、赞扬的氛围中树立良好的自信。这样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就不会自认为自己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以此可以充分激励小学阶段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小学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幼儿园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作贡献。第一,幼儿园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与家长学校。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培训,使其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第三,组建留守儿童朋辈辅导小组。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对辅导小组的关注和有计划的指导和参与,可以使留守儿童的朋辈辅导小组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3.寻找机会,多表扬
留守儿童在平时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学生,因此,我们要换个角度看待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心灵,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留守儿童当中也有很多性格开朗、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异以及劳动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细心观察,珍视留守儿童身上的特点,抓住任何机会表扬与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我们班有一名女生,其父母在外地打工,这名女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平时常常乐于助人,而且特别懂事,在班级里与其他学生相处得也很融洽,学生都非常喜欢她。于是,笔者在平时就抓住任何机会表扬她、鼓励她,渐渐地,这名学生也变得乐观、自信。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留守儿童也不例外。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通过沟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多关爱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温暖,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其情感的互动,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朝着阳光、积极的方向发展。
4.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首先,加强互动,提高家校合作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家长认识,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民工返流契机,组织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倡导科学育人,鼓励家长与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做到联动教育。要针对留守儿童成长变化,及时与其家长沟通联系,同家长一起制定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满足需要,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留守儿童的一个共同心理委屈是:父母给他们只是“钱”的满足,而缺乏的是情感上真正需求的“爱”。情感的空白需要用爱心来充实。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可以满足留守儿童爱的需要。“代理家长”的职责,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辅导,要侧重于生活上的关心指导、思想上的教育引导、情感上的启发诱导。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定期与家长通电话,达到相互沟通,每个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通报其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代理家长”不但要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要对他们的业余爱好进行引导、指导。如果留守儿童出现生病等特殊情况,“代理家长”还承担起送医院治疗,照顾饮食起居等事项,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白,必要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求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在节假日,对无亲友可依靠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还要安排他们过“家庭团圆”生活,以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针对留守儿童所犯的错误或不良苗头,“代理家长”不能简单的处理,而应在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为了预防留守儿童发生错误事件,“代理家长”尤其要加强对“问题儿童”的疏导和监管。这样,通过“代理家长”制度,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家校联动教育的成效。
总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隐患。我们要更多的关心爱护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立舟,关注弱势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月刊(下旬刊),2009,(09):113-114
[2]冯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N].人民日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