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岩
(内蒙古赤峰宝山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76)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对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正确率的影响。方法:开展 QCC 活动,包括确立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 QCC 活动前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的正确率的差异。结果:QCC 活动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的正确率(91. 0% )较活动前(84. 0% )提高,残余药量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结论:QCC 活动可提高雾化吸入患者吸入方式的正确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雾化吸入;吸入方式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雾化吸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法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且疗效显著,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重要治疗方法。吸入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的“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列为首选疗法,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 COPD的主要药物,给药途径也首选吸入治疗,吸入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吸入方式不规范的表现,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吸完药物、吸入治疗结束雾化器储药罐内残余药量过多、吸入时间过长导致患者不配合等,直接影响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2020 年 8月 ~ 2021年8 月,我们开展主题为开“ 提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正确率”的 QCC 活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2方 法
1.2.1主题确定 品管圈共有8名圈员组成,其中主任医师2 名,主管护师 3名,护师 2名,医师1名。QCC 活动每个月1次。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 提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正确率”为活动主题后,制定活动计划的甘特图表,并通过打分的方式确定主题活动的圈能力为60% 。
1.2.2现况调查
①QCC小组成员:首先根据文献报道,并通过基线调查确定吸入方式正确的衡量标准:雾化器具及驱动方式选择正确;药物用量( 6 ~ 8 ml),在规定时间( 10 ~ 20 min)内吸净[1];基线调查后确定残余药量的经验数据为:残余药量≤0. 33ml。②现况调查:标准确定后,圈员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和 1 ml 的注射器,对 2020年 8月期间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住院 100 例患者每例次吸入治疗后进行问卷调查;与此同时,每例次雾化吸入治疗结束 5 mi后 ml注射器抽取测量储药罐内残余药量。总调查700例次吸入治疗,吸入方式规范例次 591次,正确率 84%,700例次残余药量为 =(0. 58 ±29)ml。
使用查检表对调查结果从医生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和器具因素 4 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绘出帕拉图发现:雾化吸入专科指引不完善、护士的指导教育方式单一、缺乏考核力度,这三个原因导致吸入不规范的例次累计百分比达 80% ,根据二八法则初步确定为影响吸入方式正确性的要因。
1.2. 3 目标设定 目标项目: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正确率,目标值计算:目标 = 现况值 + 改善值 = 现况值 + 100% - 现况值)× 改善重点 × 圈能力 × 100% = 84%+(1-84%)x78%x60%
=91%
1. 2. 4 要因解析 运用鱼骨图上述三个要因进行进一步剖析,并再次采取现场调查、验证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要因进行逐个真因确认,最终结果为:雾化吸入专科指引不完善导,宣教方式单一,缺乏考核力度, 严重影响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护士的指导教育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患者吸入方式的正确性;故本圈活动的改善重点是:修订完善雾化吸入的专科操作指引、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
1. 2. 5 对策拟定与实施检讨 从 2020年 8 月 ~ 2021 年 8 月,针对改进的三个重点问题通过圈员反复的脑力激荡法拟定以下对策并进行现场实施与反复检讨:①修订雾化吸入专科标准,对科室原有的雾化吸入操作流程指引进行细化和路径化,培训指导护士根据病情正确选择雾化吸入器具及驱动方式,组织以流程指引和疾病相关知识为重点的业务学习,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穿插沟通交流技巧,提高护士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水平。②采取多样化指导方法,利用病区宣传栏、病房悬挂教育图片、制作雾化吸入治疗视频及指导手册;举办吸入疗法专题讲 座;每半年组织呼吸疾病联谊会;建立科室官方 QQ 群,每日回复患者及家属留言,提供吸入治疗的咨询及指导等,从而建立病区立体化的指导教育网路,做到因人施教,因地施教,语言 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和好评。③创新改
革雾化吸入装置,两小节约 4 cm 的无创呼吸机管道、面罩式喷射雾化吸入器 1 个、面罩式喷射雾化吸入器中的“ T”形管 1个进行改装,用于限制性平卧位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此种 雾化吸入器,可以对储药罐的角度进行任意调整,适合各种体 位进行雾化治疗的患者,即使是给予平卧患者使用也能保证 储药罐与地面垂直,使雾量明显增加,缩短了雾化时间,残余 药量明显减少。对策实施后,圈员采用对策实施前同样的调查方法和测量工具对住院患者 100例雾化吸入进行问卷调查和残余药量测定,吸入方式规范例次为 次,正确率为91% 。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结果QCC 活动后患者雾化吸入方式的正确率为 91% ,较 QCC 活动前的 84% 有大幅度提高,活动后残余药量为(0. 35 ± 0. 05)ml,活动前残余药量为(0. 58 ±0. 29)ml,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1. 969,P ﹤ 0. 05)。,圈员围绕存在的问题,运用科研思维,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改进,对流程指引的修订改进,形 成标准化,并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指引护士按标准化的流程 指引进行工作,规范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吸入器具和驱动方 式;同时,多样化、立体化的指导教育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教育,有效提高了雾化吸入患者对吸入方式的正确 性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而使雾化吸入方式的正确率由活动前的 84% 提高到 91% ,活动前后储药罐残余药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2.讨论
标准化的工作指引和系统化指导教育能有效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的正确率。冯梅等[2]通过调查稳定期COPD 患者吸入装置使用现状,分析对 COPD 患者进行吸入疗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84. 6% 的患者因为知识缺乏而没有规范进行吸入治疗;55. 7% 的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长期使用;仅 19. 9% 的患者使用吸入装置方法完全正确;99. 4% 的患者希望医生护士为其进行专科知识指导,与本次活动初期 的调查结果相吻合,而临床工作中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雾化 吸入标准工作流程指引,护士执行雾化吸入治疗中,在器具和 驱动方式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评估意识,忽视患者 的指导教育,或者以简单的语言告知进行指导,直接影响患者 吸入方式的正确性,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通过 本次 QCC 活动长时间,使沉积率增高。达到局部给药的目的。但现有的面罩式喷射雾化吸入器只有在使用时保持储药罐与地面垂直, 使氧气或泵的驱动力垂直到达储药罐内,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没有充分考虑长期卧床不能取坐位的患者在使用时喷射雾化吸入器的储药罐角度倾斜,氧气或泵的驱动力不能充分与储药罐内的药液接触,延长了雾化吸入的时间,也不能充分利用药液,导致储药罐内有较多的药液不能被雾化,使所谓的“ 无效腔容量”增加或减少“ 无效腔容量”而延长雾化时间,导致长时间取半卧位患者不能耐受等问题。对于限制性卧位无法坐立或半卧位的患者,圈员就地取材设计创新的改良式雾化吸入器,通过两个“ L”形管的对接,可以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调整,以确保雾化器的储药罐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有效减少无效腔容量,适合任意体位的患者,使吸入后的残余药量明显减少,缩短吸入时间,提高患者对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QCC 活动是通过圈员间的相互合作,强调的是群体的集体智慧,圈员依据 PDCA 循环的程序展开 QCC 活动,从而提升护士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观察、评估、分析及解决 能力[4]。通过品质圈活动建立了更为完整的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指引以及考核评价标准,使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管理更 加规范化,推动护理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可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总之,QCC 活动可有效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的正确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 中推广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志鹏,刘素彦. 雾化治疗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雾化治疗效果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2,26(8):710- 711.
[2] 冯梅,朱晶,张焱林. 吸入疗法在 COPD 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J]. 四川医学,2011,32(12):2008.
[3] 张小冯,吕平,樊敏.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用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缺氧状态的效果比较[ J]. 护士进修杂志,2010,11(25):2073 - 2074.
[4] 伍爱. 质量管理学[ 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