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江苏,无锡) 214101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检验急诊科入院的5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管理),观察组(25例,PDCA循环管理),对比其抢救效率。结果:观察对比两组抢救有效率,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2.00%比对照组7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4,P=0.004),(P<0.05)。结论:PDCA循环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中有一定科学规划和防控危急事件的管理价值,值得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常规管理;危急值报告制度;抢救效率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在进行检查诊断时,出现危急病情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出一些紧急的处理方案来应对病人危急状况的制度[1]。这样一个危急关键的制度情况下必须选择一个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临床管理中发挥其主导作用[2]。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和常规管理针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应用价值做探讨,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从我院检查急诊科入院的5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情十分危急,需立刻做出相关的管理方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26.14±3.28岁),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26.08±3.3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
对患者入院后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告知,检查后对患者病情做一个简单介绍。
1.2.2 PDCA循环管理
对患者入院后进行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并对患者不同危急病情做一个耐心沟通,问患者有哪里不舒服,疾病的哪些症状是否有,并耐心安抚患者,对患者出现的状况做出诊断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状况都做好分析和措施。然后对患者立马进行危急治疗进行家属通知,告知其疾病危害性,并告诉他们保守的治疗结果。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处理,耐心安抚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医院要做哪些行动,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以及需要家属配合的方面认真告知,让家属以最快时间做决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抢救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有效率情况
观察对比两组抢救有效率,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2.00%比对照组7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4,P=0.004),(P<0.05)。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模式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发挥了一定的管理作用,对比这两种管理作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优于常规管理模式[3]。其优点在于其对整个事件发生情况和处理结果和配合方面让患者家属清楚了解,并在最快速度做抢救措施,时间就是生命在危急病重患者身上在合适不过了,所以要快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负责,因为有的家属或许有一些不能受情绪控制的疾病,所以要注重方法,让患者能在最快速度接受诊断治疗,抢占抢救时机。并且还做了很多细致的规划,把处理问题摆在前,把可能存在的隐患考虑在前,在还没进行手术时就对手术应急处理能力进行了预防演练,这不仅抢占了抢救时间,还抢占了抢救效率,无疑在管理中处于优势地位。常规管理模式只是按照流程办事,而没有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
本文研究可得:观察组抢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时间和效率上,还表现在临床处理危急事件能力以及考虑患者、家属的所处的心理状态上[4]。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上,不仅科学有效,而且注重时间和效率,在临床应急事件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再就是还顾及患者家属的内在需求和心理动态,注重方式方法,对危急事件的所有问题摆在最前面,以解决患者疾病为出发点,制定应急预案,这大大减少了盲目无效抢救,造成更不堪的结局。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每个环节上进行把控,从检查前到检查后在到复查都做了详尽的规划,这大大提高了抢救难度,为患者生命安全抢得了最佳的时效性。故此,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中,有科学规划、认真贯彻、考虑患者和病情以及家属的内心需求,在检查诊断应急事件中做到了时效性。
参考文献:
夏妮. 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417(10):148-150.
赵瑞芳, 吕巧霞. 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95(12):201-203.
董玲, 李兴忠, 李迪. 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16):106.
李文彩.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内分泌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0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