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与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与路径研究

曾锦标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 516100)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以及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不仅涉及到城市环境的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以及生态建设,同时还涉及到了城市中的政策法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以及路径做出分析,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成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管理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提升,需求也从自身生活转移至周围生活环境之中,对于身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渐提升。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及人们需求升高的现今,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意义,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使城市环境有效改善,提升居民居住的满意度。城市生态环境光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开展,必要时也需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方可有效落实,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

一、城市生态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是国内外城市建设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领域,各国都将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目标。目前,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开展的如火如荼。

国内已经正式向住建部、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有50多个,全国以生态、低碳为发展目标的地级市数量已逾九成,达到259个。城市生态管理(eco-management)是一种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它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生态管理于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90年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症结在于管理问题,其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或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管理上的冲突和失调。

二、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

1.绿色发展原则

绿色发展原则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为动力,扎实推动我国绿色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一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一般来说,绿色发展原则比较侧重于鼓励我国各行业领域及相关企业坚持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淘汰高污染以及高耗能落后产能。主动结合绿色发展趋势,对当前工艺方法以及技术手段进行全新改造与升级,为城市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污染治理效果提供良好保障。

2.共同参与原则

共同参与原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组织及个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环境保护职责,坚持按照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指导思想,深化各方主体的责任意识。其中,企业方面应该严格落实自身的主体责任,对生产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进行积极治理,避免对城市空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落实自身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力度。除此之外,社会群众应该深化个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严格监管原则

严格监管原则基本上可以视为扎实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内容。一般来说,坚持按照严格监管原则,可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发展,并着重针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通过科学划定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除此之外,各方各级应该夯实自身责任,通过健全完善信息化监管机制实现对开发建设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其中,对于任何一方存在的违规行为,必须做到零容忍。

三、城市生态环境管理路径分析

1.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宣传力度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宣传活动。首先,借助新闻媒体对相关主题进行大力宣传;其次在中小学校开展相应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社会各行各业也应该围绕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开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强化资源节约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等意识,增强社会各界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2.完善管理法律法规

对现有的环境保护相关规律法规进行完善,可使城市生态环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对管理工作者的行为进行规范,更好促进城市生态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在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时,需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完善国家法律框架,制定更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的管理制度。包括管理监测制度、企业污水排放标准、排污指标的惩罚措施等。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督,使城市内企业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均可按照法律法规约束自身行为,使生产生活更具规范化,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有序开展也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3.构建管理协调小组

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中,实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构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小组。协调小组,负责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并对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筹处理。通过构建相关的管理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以及民间组织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在设置管理协调小组基础上设立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市生态管理工作的落实状况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的相关资金的统一管理。

4.加大资金投入

足够的基金保障是推动环境管理工作长久持续的重要前提,生态环境管理办公室对于专项资金进行有效地管理,主要用于一些企业的废弃物的处理项目,相关政策的补给,以及一些新兴技术的研发等等,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在拥有足够资金的基础上,应该加大新技术开发的力度,注重环保项目的宣传工作,将资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可以通过民间集资的方式进行筹资,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环境管理工作资金上一定的帮助,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的途径,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5.引入先进技术

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具有突出优势。比如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速传递和共享;使用监测技术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了解环境污染状况,采用新型技术手段对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将会显著增强城市污染处理能力。地方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促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工业生产和环保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结语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管理协调小组、扩大资金投入量、健全法律法规等路径积极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促进城市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涛.城市环境管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的路径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59(05):52–53.

[2]马东春,唐摇影,王凤春,等.河长制下北京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路径研究[J].中国水利,2019(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