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院 510630
摘 要:为快速疏散广汕铁路新塘站的交通,在站房的东侧设计成站前路、荔新路、东华大道、广园快速路及环城路五路交叉的复合式枢纽立交。现就该复合立交方案研究阶段的基本思路及互通的功能和形式作简单介绍和分析,以此来探讨五路交叉立交的设计思路和选型问题;
关键词:复合式立交;分析;设计;
0 引言
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处于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东进”轴上,为广州东门户,是广州市综合交通网络上的重要节点。根据规划路网,荔新路与广园东路复合立交(含规划东华大道)为五路组合立交,涉及的道路包括荔新路、东华大道、广园东路、站前路以及环城路。涉及交叉的道路数量及现状限制条件较多,理清方案思路对总体设计起到关键重要。
1 规划条件
根据路网分析,广园东路为连接广州与东莞的快速路,环城路是高铁枢纽南侧东西向的主通道;荔新路是连接新塘镇中心与荔城的重要集疏通道,与广园、广惠高速直接连通;东华大道是连接新塘镇中心与荔城的重要通道,此外往南还将跨越东江,到达东莞,功能上比荔新大道还重要;站前路,为车站北侧的主通道。因此,本立交方案应同时考虑五条主要道路之间的快速转换立体交通枢纽。
2 现状限制条件分析
2.1荔新公路与广园东路互通立交现状分析
凤凰东路均为一条横跨荔新快速路及高铁线路的重要连接通道,因此,在进行广园荔新路立交改造时,需避免对凤凰东路的侵占。
现状荔新公路与广园东路互通立交为苜蓿叶型全互通立交,广园东路上交织段较长,荔新大道上交织段较短,在立交改造时,结合避免对凤凰东路的侵占,可通过保留北侧苜蓿叶,调整南侧苜蓿叶的交通组织,消灭荔新路上交织段短的弊端,以提升该立交交通转换效率。
2.2周边规划地块及现状地势、拆迁情况
根据规划,荔新路与环城路交叉西北象限地块为铁路生产生活房屋用地,立交设计需对其地块进行避让;东华大道与环城路交叉东北象限为龙塘村居民区,立交设计应尽量减少对该村庄拆迁。
荔新路与环城路节点现状为荔新路2-30m桥梁上跨环城路;受现状地势影响,荔新大道南侧现状地势较高,而环城路地势较低,且荔新大道、环城路沿线多为建成区,难以沿荔新大道修建较低的辅道与环城路实现平交,该节点按互通立交进行设计。
3 外部状限制条件分析
3.1荔新大道跨铁路节点断面布置
为保证施工期间荔新大道的交通连续,方案设计时需考虑荔新路按主、辅分幅布置,通过主车道和辅道轮次前后施工,实现荔新路施工期间的交通连续。
同时,对跨新旧铁路段轮次前后施工,实现铁路的运营连续。
3.2与云巴关系
根据规划在荔新路(广园东路以北段)主辅之间预留空间供云巴布设桥墩;荔新路(广园东路-环城路段),云巴布设在荔新大道西侧。
4 交通量预测分析
根据节点交通量预测结果,远期匝道最大交通流为荔新大道北往广园快速路西方向,为1125pcu/h,按双车道宽度,出入口采用画线方式控制为单车道,饱和度为0.56,满足立交服务水平Ⅱ级标准。此外,站前路往荔新大道南、荔新大道南往站前路、环城路东往站前路交通流量较少,作为多路组合立交,为简化交通组织,可取消这几路转向匝道,利用路网绕行解决。
5 立交方案设计
5.1方案一
根据规划,东华大道与荔新路呈“人”字交叉,为保证荔新路与东华大道的连续交通,将东华大道设置为最高层(第三层)跨线桥上跨荔新路及现状广园东路跨线桥;利用站前路、东华大道、广园东路、新建广汕高铁之间的地块,增设东华大道南与广园快速东及站前路的连接匝道。拆除现状南侧苜蓿叶匝道,为消除调整后的左转交通对地面辅道的影响,荔新路北往东入广园东路和广园路西往北入荔新路的左转匝道,经由东华大道第三层桥梁进出。站前路与荔新路北侧交通转换,通过荔新大道北往南的地面辅道以及站前路西往北接东华大道跨线桥实现。
由于荔新路、东华大道在环城路上的间距不足500m,因此两节点交叉设计按组合型立交考虑。组合立交为:环城路与北向交通转换,经由荔新大道节点实现;环城路与南向交通转换,经由东华大道节点实现。
推荐方案保持广园快速路主线桥跨荔新路和北侧匝道的现状,新建东华大道往南跨广园快速路桥梁、广汕铁路和环城路,往北与荔新路共线,荔新路往南新建跨广汕铁路和环城路桥梁,通过本互通,荔城、东莞均可通过荔新路、广园快速路经由站前路、环城路便捷往返站台。各个方向交通组织:广园快速东、广园快速西、荔新路北、东华大道南、环城路西可快速通往各个方向;荔新大道南、环城路东除西往站前路需借道新源路外,可快速通往其他各个方向;站前路除南往荔新大道需借道新源路外,可快速通往其他各个方向。
5.1方案二
方案二保持广园快速路主线桥跨荔新路和北侧匝道的现状,新建东华大道往南跨广园快速路桥梁、广汕铁路和环城路,往北与荔新路共线,荔新公路往南新建跨广汕铁路和环城路桥梁,通过本互通,荔城、东莞均可通过荔新路、广园快速路经由站前路、环城路便捷往返站台。各个方向交通组织:东华大道辅道与环城路平面交叉,通过信号灯控制实现转换;广园快速西、荔新路北、东华大道南、环城路西、环城路东可快速通往各个方向;广园快速东除南往东华大道需绕行外,可快速通往其他各个方向;荔新大道南除西往站前路需借道新源路外,可快速通往其他各个方向;站前路除南往荔新大道需借道新源路外,可快速通往其他各个方向。
6 方案比选
项目 | 方案一 | 方案二 |
交通功能 | ①荔新大道北往东入广园东路和广园路西往北入荔新大道的左转匝道,经由东华大道第三层桥梁进出,减少对地面辅道的影响; ②实现东华大道南与广园快速东的连接; ③荔新大道、东华大道在环城路上的节点交叉设计按组合型立交考虑,环城路实现立交范围内快捷化。 | ①利用广园东路与荔新大道北侧右转地面匝道实现荔新大道北往东入广园东路和广园路西往北入荔新大道的交通转换,对地面辅道交通干扰较大; ②实现东华大道南与广园快速西的连接; ③荔新大道、东华大道在环城路上的节点交叉设计按组合型立交考虑,东华大道辅道与环城路平面交叉,通过信号灯控制实现交通转换; ④荔新路南往西入环城路与环城路东往北右转入新源路的匝道分合流点间距过短,交织情况较严重。 |
施工对现状交通的影响及施工难度 | 立交改造需拆除现状南侧苜蓿叶匝道,并增设、调整与广园东路的出入口设计,施工期间需做好对广园东路的交通疏解。 两个方案均将荔新大道按主、辅分幅布置,通过主车道和辅道轮次前后施工,实现荔新大道施工期间的交通连续。 同时,对跨新旧铁路段轮次前后施工,实现铁路的运营连续。 |
方案一能尽量减少对现有匝道交通的影响,减少交织,且在立交范围内能实现环城路快捷化功能,在交通功能上优于方案二。本设计建议采用方案一。
7 结语
城市复合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一些特点外,还受现状周边、规划等条件影响。经过本阶段大量的方案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立交总体布置要协调、流畅,以符合城市景观需求。
(2)立交的布置应结合考虑施工阶段现状道路的保通,以保证方案可行性。
(3)要根据交通量、交通功能、工程造价确定互通立交方案。
参考文献:
[1]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JTGT D21--2014
[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S]
[3]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原理与应用:刘子剑.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