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 湖北罗田 438600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选择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治疗的观察组和内科治疗的对照组,例数均为40,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研究发现,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理想,与内科治疗相比,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
临床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原理是依靠患者自身来对血肿进行吸收,疗效不够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或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但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特别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2]。然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临床应用率较低。有学者研究发现,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明显,且患者比较容易接受[3]。为此,选取研究中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选择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4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0至75岁,平均年龄55.6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9到74岁,平均年龄54.8八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引流治疗,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标记额部穿刺点,扫描壳核、脑室出血平行于扫描平面穿刺;脑叶出血患者穿刺点在距离血肿中心最近点,小脑出血患者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下3厘米和耳根连线的中1/3处.进行术前常规准备和消毒,使用专用颅椎设定穿刺深度,避免损伤脑组织和脑血管,连续锥透颅骨,穿破硬脑膜,使用带针芯的微创用硅胶引流管根据预定方向穿刺,将血肿逐渐吸出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将引流管固定,结合出血凝固和抽吸情况注入尿激酶3000到10000单位,连接引流器封管,3到四4续引流,控制引流压力,每天进行一到两次冲洗,持续引流到CT显示血肿全部消失。
1.3观察指标
1.3.1采用统一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 60 | 34.44±7.68 | 34.22±9.52 |
观察组 | 60 | 34.26±6.54 | 18.92±7.33 |
t | | 0.362 | 6.325 |
P | | 0.050 | 0.000 |
3.讨论
研究发现出血量达到需要手术清除血肿的患者,采用微创引流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的血肿较大,要进行尽早治疗,避免血肿对周围组织进行压迫,从而引起脑水肿或脑疝。若患者血肿凝固程度较轻且更有利于抽吸治疗,效果更好。然而,早期引流发病时间不长,很有可能造成再次出血。为了防止再出血情况的发生,单次抽吸血肿的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宜过多抽吸,且速度要缓慢,负压要调整,不要太大使血肿腔内压力缓慢变化,能够降低再出血的几率。一般来说,抽吸量要低于计算量的70%,但在血肿贯通侧脑室的情形下,需要考虑是否抽入了脑脊液。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对穿刺点和穿刺平面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标记,确定穿刺的方向,避免发生穿刺错误。抽吸壳核区血肿之后,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控制好冲洗的量和压力,其余的血凝块可以采用尿激酶进行溶解,从而使血肿平缓清除。对于脑室积血的患者要抽吸和冲洗治疗。但我们发现在低温季节,很多患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后会出现寒颤,所以要对生理盐水袋进行加温,避免对患者产生刺激。此外,脑脊液和颅内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引流量太大,可能会造成颅内压降低或气颅。我们在引流器最高点将可开启侧孔连接,防止引流时出现虹吸,能够使颅内压保持稳定。此外,冲洗时要结合冲洗液颜色对冲洗总量进行设定
[4]。我们按照解剖关系和临床经验,认为可以从额部入颅进行。壳核区出血的抽吸能够避开颞顶部这个重要功能区和很多大血管分布的区域,以免穿刺引起中央前神经元受损,也可以降低出血的几率。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此外,由于额部皮肤较薄,不容易移位、遮挡穿刺孔道。在定位方面有很多参考标志,准确率较高,能够提升穿刺的简易程度,术后能够较好固定引流管。患者选择多种卧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几率。脑叶出血患者应在血肿中心离颅骨最近的位置穿刺,避开血管密集区域。脑室引流也可以采取经额入颅穿刺侧脑室额角的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大多数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比较高,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综上所述,临床研究发现,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理想,与内科治疗相比,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晓风.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12):2071-2072.
[2]李强,陈刚,柳再明.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037(001):149-151.
[3]董晓风.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129-130.
[4]王博,韦明炯,惠一鸣,等.改良立体定向联合术中B超精准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9,036(004):67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