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中医医院 646000 (四川泸州)
术后疼痛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不仅是患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外科治疗上的关键课题,可以将其称之为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发展,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当他们听到自己要进行手术之后,便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抵触心理,害怕痛苦的到来,所以不愿下定决心进行手术,最终直接耽误了患者的病情。为了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管理已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那么,你知道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的价值吗?请阅读接下来的文章,寻找问题的答案。
疼痛的概述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疼痛本身就属于一种疾病,而术后疼痛则是一种更为常见的“疾病”。但是,若术后疼痛得不到人们的重视,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那么就很有可能从正常的疼痛转变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或者是慢性疼痛,甚至还有可以演变为抑郁症。因此,人们应当对术后疼痛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寻找有效的镇痛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来说,应激反应与疼痛会在患者手术后的第一天达到最高值,而应急反应与疼痛相融合便会使患者的应激性激素分泌提高,进而使得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还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同时,术后疼痛感还影响着患者正常的运动、翻身、咳痰等行为,同时还会引发呼吸并发症。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了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在医学上便使用了多模式镇痛管理这一方法。
术后疼痛种类
手术过程简单形容起来便是“开皮、割肉、治疗”的过程。由此可见,术后疼痛根本避免不了,而在医学上对于术后疼痛性质以及发生机制进行划分,可以将术后手术疼痛划分为三种,即神经病理性疼痛、炎症性疼痛以及伤害性疼痛。正常情况下,一般手术后的疼痛主要是伤害性的疼痛,而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炎症性疼痛则是组成慢性疼痛的主要内容,医学上这三种疼痛的原理也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种类的术后疼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尤其是疼痛之间的用药情况,会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医生需要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根据药物的特性,尽量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对于术后疼痛的认知误区
很多患者都会有着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觉得手术前后都不需要使用到镇痛药,若感受到了疼痛,吃一些止痛片或者是打止痛针便已足够。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疼痛管理误区,因为太多患者存在着这种的错误的认知,所以使得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一直都属于较高的状态。只要患者进行了手术,便会使其身体肌肉组织发生损伤,甚至还有可能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若患者出现了炎症反应,不仅会感受一定的痛感,同时还会阻碍着患者切口的正常愈合速度,最终使患者形成神经病理变化,形成一种慢性疼痛,甚至还会留下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当患者的疼痛感觉较为明显时,可以使用抗炎镇痛药物,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另外,根据临床实践得出,由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具有着一定的可塑性,若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组织损失或者是已经形成了炎症反应之后,会使得患者的痛觉神经较为敏感,进而加大了患者出现爆发性疼痛的几率。因此,患者在手术初期或者是术后疼痛感觉不明显时,就可以服用镇痛药物,进而减少患者出现炎症的几率,并让患者的痛觉神经敏感性降低,从而使患者不会轻易的感受到疼痛,让患者形成强烈的术后康复信心。
多模式镇痛管理的措施
若想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可以积极开展多模式镇痛管理,而多模式镇痛管理需要用到两种以上的药物以及方法,进而达到副作用相减、镇痛相加的目的,这一方法不仅十分的安全可靠,同时还能够使患者形成一定的康复信心,拥有较强的术后生活满意度。
在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时需要做到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预测性、早干预、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同时,镇痛管理也需要符合这四个标准,并将这四个标准进行结合:第一,局麻药、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结合。第二,切口镇痛、炎性镇痛与内脏镇痛相结合。第三,术中镇痛、预防性镇痛与术后镇痛相结合。第四,神经阻滞、静脉镇痛与口服镇痛相结合。
1.术后镇痛应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虽然有着较强的受体镇痛作用,但是其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很容易使患者在服用药物过后出现胃肠活动减少、呼吸受到抑制、尿潴留以及平滑肌痉挛增加等情况,并且在使用药物以及停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还会出现痛觉过敏这一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医学上,应当谨慎的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进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良好辅助作用
术后镇痛管理方面,患者可以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一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这样的组合方式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同时还可以对阿片类药物起到较为有效的节俭作用。因此,医生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合理、科学的组合用药,进而能够起到镇痛的目的。
镇痛效果最佳的方式为神经阻滞
虽然目前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术后静脉镇痛,但是因为其他神经组织以及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更佳,进而从根本上切断刺激性伤害的传递,以此达到镇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