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习水县人民医院,贵州习水 564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诊急救措施,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的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40例,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护理和院前急诊急救护理方式,护理指导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96%和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5%和1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急救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实施和借鉴。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院前急诊急救;临床效果
急诊脑血管疾病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有起病急促和病情严重的特点,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出现不可逆的后果,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影响,部分严重的情况下威胁到生命健康。在临床研究中医护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对应的救治工作。为了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诊急救措施,选择我院接受的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40例,分组护理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详细的数据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的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40例。对照组的男女分别是26例和14例,年龄区间在36-70岁,平均年龄(50.25±0.02)岁,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塞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是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是37-72岁,平均年龄(51.25±0.26)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塞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观察组实施的是院前急诊急救处理,如下:
(1)院前指导
接到120电话之后,急诊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坐在的位置仔询问,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需要及时作出反应。此外委派医护人员立即到现场,做好急救处理工作,主要是准备好药物和抢救设备等,此外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疾病史等,便于达到现场之后快速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后实施治疗。
(2)院前急诊急救
到了患者身边之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大小等检查,包括: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及时测量很重要,如果存在异常及时记录。可以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左右,彻底清除口腔和鼻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现象,需要及时给予20%的甘露醇、多巴胺等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和处理[1]。
(3)转运时的注意事项
在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的过程中,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需要将其转移到救护车中,在转移的过程中不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改变,需要确保头部的稳定性。而后叮嘱救护车驾驶人员平稳驾驶,在行驶的过程中避免颠簸或者急刹车,降低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和急诊科的工作人员联系,做好接诊患者的对应准备工作,请脑科医护人员会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关注。
1.3指标分析
(1)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
(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
(3)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可知,差异明显,详细的数据分析如表1:
表1: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对比( ±s)
组别 | 例数 | 抢救时间(h) | 住院时间(d) | 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
对照组 | 40 | 4.12±0.02 | 42.25±0.14 | 40.25±0.25 |
观察组 | 40 | 2.01±0.25 | 10.65±0.11 | 75.69±0.14 |
P值 | - | 0.00 | 0.00 | 0.00 |
t值 | - | 7.69 | 6.25 | 7.21 |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对照组是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如表2:
表2:两组案例的总有效率分析(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0 | 33 | 2 | 15 | 75.0% |
观察组 | 40 | 45 | 3 | 2 | 96.0% |
P值 | - | - | - | - | 0.00 |
χ2 | - | - | - | - | 6.58 |
2.3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5%和15%,对数据对比和统计之后得知,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分析如表3:
表3:两组案例的并发症几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水电解质紊乱 | 肺部感染 | 脑梗死 | 发生几率 |
对照组 | 40 | 2 | 2 | 2 | 15.0% |
观察组 | 40 | 1 | 1 | 0 | 5.0% |
P值 | - | - | - | - | 0.00 |
χ2 | - | - | - | - | 6.98 |
3讨论
起病急骤是急性脑血管患者发病的主要特征,脑血管患者死亡最高的阶段就是急性期,结合数据资料可知,急性期死亡的案例达到20%多。在这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脑疝的现象,由于颅内高压和水肿等,滋生不良因素,演变为脑疝[2]。
院前急诊急救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明确当前具体的治疗要求,在急救的过程中,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之外,在乘坐救护车期间对家属进行电话沟通,指导家属不要搬运患者,了解具体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等,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疾病有大致的了解[3]。等到医护人员达到现场之后,首先确保呼吸道的通畅,部分患者处在昏迷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呼吸道的清理,而后实施吸氧治疗,建立快速静脉通道,为患者提供药物。在操作中按照流程和要求实施急救指导,避免恶化或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4]。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可知,差异明显。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5%和15%。说明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案例实施院前急诊急救措施,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能快速接受治疗[5]。
综上所述,院前急诊急救举措可以提升整体预后质量和效果,值得借鉴和实施[6]。
参考文献
[1]张伟波.院前急诊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1):138-141.
[2]竹艳刚,贾馨卉,韩志刚.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8):77-77.
[3]俞莲莲.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前行急诊急救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184+196.
[4]杨俊,陈麒麟,黄和民,郭小刚.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前进行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04):373-375.
[5]岑志远.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急救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9):37-38.
[6]王汉琪.院前急诊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5(08):13-14.
作者简介:范奇备(1978.07-),男,汉族,贵州习水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