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 677000
摘要:目的:探究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用于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为Ⅰ型组(31例)与Ⅱ型组(31例)。两组患者均施行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比较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术后并发症。结果:Ⅱ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低于Ⅰ型组(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年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低于术后即刻(P<0.05);两组术后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低于术前(P<0.05);Ⅱ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型组(P<0.05)。结论: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用于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的治疗效果明显,躯干稳定性好。Ⅰ型脊髓纵裂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多,因此对脊柱侧凸伴Ⅰ型脊髓纵裂患者应选择更合适治疗方式。
关键词: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脊柱侧凸;脊髓纵裂;Cobb角
脊髓纵裂是椎管内畸形的一种类型,脊柱发源于体节,脊髓发源于神经管,当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影响到体节与神经管的形成和发育,从而产生脊柱侧凸与椎管内畸形。因此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通常会伴随着椎管内畸形[1]。另一方面,一些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的患者有发生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因此也会发生椎管内畸形。三柱截骨术属于效果明显的类型,但是对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更大,并发症也更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用本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为Ⅰ型组(31例)与Ⅱ型组(31例)。Ⅰ型组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均值(48.64±5.47)岁。畸形分型:形成障碍15例、分节不良4例、混合型12例。Ⅱ型组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均值(48.15±5.72)岁。畸形分型:形成障碍14例、分节不良5例、混合型12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畸形分型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选入研究。
纳入标准:①术前均予以CT、MRI检查,确诊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②术前未处理脊髓纵裂;③接受三柱截骨术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知情,签署同意书;⑤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排除标准:①对此研究不同意或配合不佳;②存在手术禁忌症;③不符合手术指征;④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⑤认知、语言障碍交流困难。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根据预先选择需要处理的阶段确定切口长度、宽度等,将表皮逐层切开暴露脊柱节段,在矫形节段放置椎弓根固定螺钉,随后实施三柱截骨矫形术。若患者骨髓纵裂节段位于截骨水平,可将椎管内的骨嵴切除,其他患者的椎管内纵裂畸形可不处理。依据患者脊柱侧凸的程度与类型选择截骨的方式,加压闭合截骨间隙,使用后路融合的方式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依据解剖层次椎旁肌、筋膜、皮肤进行依次缝合。在术中,患者接受体感诱发电位以及运动诱发电位的监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胸膜破裂、脑脊液漏)。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选择23.0.计量资料应用( ±s)体现,以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体现,以x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
Ⅱ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低于Ⅰ型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 ±s)
组别 | n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围术期输血量(ml) |
Ⅰ型组 | 31 | 610.52±115.26 | 4001.74±1014.42 | 3951.87±1021.52 |
Ⅱ型组 | 31 | 520.87±101.68 | 2701.68±1021.26 | 2565.42±880.26 |
t | - | 3.248 | 5.029 | 5.725 |
P | - | 0.002 | <0.001 | <0.001 |
2.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两组术后1年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低于术后即刻;两组术后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低于术前(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s,n=31)
指标 | 组别 | 术前 | 术后 | t | P |
冠状面Cobb角(°) | Ⅰ型组 | 92.42±20.25 | 32.25±16.52 | 12.819 | <0.001 |
Ⅱ型组 | 98.74±19.57 | 36.42±15.25 | 13.985 | <0.001 | |
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mm) | Ⅰ型组 | 10.41±4.12 | 5.23±2.64 | 5.894 | <0.001 |
Ⅱ型组 | 10.52±6.72 | 5.46±3.47 | 3.725 | <0.001 | |
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mm) | Ⅰ型组 | 14.31±7.69 | 7.65±3.52 | 4.385 | <0.001 |
Ⅱ型组 | 12.73±8.36 | 6.23±4.47 | 3.818 | <0.001 | |
指标 | 组别 | 术后即刻 | 术后1年 | - | - |
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 | Ⅰ型组 | 65.75±6.69 | 61.24±6.82 | 2.628 | 0.011 |
Ⅱ型组 | 64.25±4.57 | 60.75±5.56 | 2.708 | 0.009 |
2.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Ⅱ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型组(P<0.05)。见表3.
表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 n | 神经损伤 | 胸膜破裂 | 脑脊液漏 | 发生率 |
Ⅰ型组 | 31 | 1(3.23) | 2(6.45) | 3(9.68) | 6(19.35) |
Ⅱ型组 | 31 | 0(0) | 0(0) | 1(3.23) | 1(3.23) |
x2 | - | - | - | - | 4.026 |
P | - | - | - | - | 0.045 |
3讨论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中单个或多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且伴有椎体旋转或矢状面前突或后突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脊柱三维结构的畸形。脊髓纵裂有Ⅰ型、Ⅱ型,前者是两个半侧的脊髓各自拥有自己的硬脊膜管,硬脊膜管间隙中是软组织或骨性隔膜;后者是两个半侧的脊髓共用一个硬脊膜管,间隙中是纤维组织隔膜[2]。对于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手术为首选,在以往手术治疗前,需要先将纵裂切除,避免新的神经损伤。但是随后研究表明该方法对于神经损伤没有好处,甚至增加感染风险[3]。截骨技术是治疗严重、僵硬脊柱侧凸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截骨技术能够重构脊柱序列,从而达到矫形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但Ⅰ期术后二次手术难度、风险增加,因此逐渐形成开展Ⅰ期三柱截骨术的方法。
本次研究中,Ⅰ期三柱截骨术对Ⅰ型、Ⅱ型脊髓纵裂患者均有较高矫正率,随访1年后虽然较术后有所降低,但也超过了60%。但是Ⅰ型脊髓纵裂的安全风险更高,这是由于施术中可能会造成脊柱截骨水平方向的移位,增加神经的牵拉和压迫。
综上所述,Ⅰ期三柱截骨术对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临床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徐亮,孙旭,杨柏,杜长志,周庆双,王牧一,王斌,俞杨,钱邦平,朱泽章,邱勇.生长撑开型非融合矫形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4):217-225.
[2]刘金华,关海山.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联合椎体间颗粒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严重后凸畸形的活动期胸腰椎结核[J].脊柱外科杂志,2020,18(2):98-103.
[3]夏三强,刘盾,石博,等.SRS-SchwabⅣ级截骨术在Ⅰ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20):1268-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