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冉爱霞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748500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成效如何,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困扰中小学育人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不够。因此,本文针对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问题;对策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之重要性

1.1加强德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德育即道德教育。人应该是身体、生命、心灵的协调配合,不可或缺,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心灵(即道德)。全面的发展的人一定是知识与道德相互配合的,唯有此才能成为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人。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潮流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为中小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所以,为了促进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不断地改善中小学的德育教学环境,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2德育是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德育工作是育人、化人、导人的工作,是教育的旨趣之所在。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德育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个体、贴近心灵。因此,中小学在德育过程中要将德育的实际效果更多地是体现在学生的为人处世与日常行为规范中,重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效率,注重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3德育是推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和求知,其中品德教育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学生形成宽广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因此,德育在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德育在它们中应该首屈一指”。所以农村中小学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要将德育放在首位,突出德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会起到先导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推动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这是每一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当前,学校要改进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首先要认真反思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行学校德育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以政治教育为主。德育工作以政治教育为重,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趋向多元化,以政治教育为重的德育工作,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实逐渐显得疲软无力。

第二,现行德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与学生兴趣相背离,多是硬性灌输,空洞说教;生搬硬套的多,“润物细无声”的少;喜欢搞短期行为,注重用说教的方式抓典型、树榜样、大张旗鼓地搞宣传,忽视了对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

第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系统尚未完善。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虽然也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形成,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及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的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腐蚀着未成年人心灵;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家庭忽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子女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流动人口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失管。这些方面都将影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第四,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缺少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德育研究是以调查形式进行的,内容多是以学生思想状况、道德认知等问题的一般性了解为主,调查是一时性的,没有连续、深入、持久的追踪调查,很难掌握道德发展的规律,致使德育教育实践处于以经验为主的低层次上进行,更多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学校德育相对滞后,影响了德育实效性的发挥。


、对策

针对以上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德育工作者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改变学校德育只重政治教育的倾向。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中小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民主法制、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来充实德育内容。要加强道德人格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德育由“泛政治化”逐渐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二是教师要全方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贯彻这一理念,要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让学生被动接受所谓的道德“灌输”局面,重视日常教育,从小事抓起,从日常生活的身边事抓起,培养学生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要重视“渗透式”教育,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和所有的管理服务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地把德育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内化为习惯;要区分不同年龄未成年人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际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德育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守道德规范,使学生通过道德实践的体验成为知行统一的人;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认识学生个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有效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第三,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横向协调的德育网络系统,共筑良好的社会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有利局面。一是建立“面向社会,双向参与,齐抓共管”的开放型德育模式。“面向社会”就是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依靠校内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实践时机,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实践环节中去。“双向参与”就是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各项实践,开展社会服务、社会体验,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辅相成。“齐抓共管”则是要打破在校内仅靠少数德育工作者抓德育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更新德育观念,逐步建立起以德育工作者为骨干,全校教职工、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良好机制,促使德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二是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基础作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应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J].韩涛.小学生(中旬刊).2020(12)

[2]浅谈在中小学德育中发展学生个性思维的实施策略[J].成静静.安徽教育科研.2020(20)

[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建设[J].齐敏.考试周刊.2019(09)

[4]中小学德育困境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探微[J].秦华玲.试题与研究.2018(18)

作者简介:

冉爱霞(1985.6.7),性别:女;籍贯:甘肃;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