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边县白于山区发展有机小杂粮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关于定边县白于山区发展有机小杂粮的思考

苏晓斌

陕西省 定边县红柳沟区域农牧兽医 技术推广站,陕西定边 718600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对有机食品偏好的增强,有机食品市场将迅速发展,毫无疑问,开发有机食品是社会资金的重点投入领域。由于白于山区特殊的地理或自然障碍,在保证山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山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找出白于山区有机农业小杂粮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发展白于山区小杂粮的对策与措施,对推动定边县小杂粮发展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定边县;小杂粮;发展思考

1 定边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地处鄂尔多斯草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素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总土地面积 6920 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三位。小杂粮是一种生育期短、种植方式灵活、种植地域广、规模小而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作物。定边县的小杂粮已有较长的历史,目前小杂粮主要分布在县内的白于山区,常年种植面积95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左右,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有荞麦、谷子、豆类、糜子,是我县农民的重要食物源和经济来源。小杂粮具有很好的抗旱保收能力,在实现白于山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其中一些小杂粮,如荞麦、苦荞、谷子、红小豆、红芸豆、绿豆等小杂粮集食用与药用于一身,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资源,对于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定边县的小杂粮主要分布和产量情况:
  1.1荞麦:全县种植面积在768227.3亩,平均亩产87.23 kg,总产量67010吨。主要种植品种为西农9976、西农9978、定边红花荞麦等,主要分布在白湾子、油房庄、红柳沟、姬塬、冯地坑、杨井、新安边、樊学、张要先、学庄、贺圈、砖井、安边、郝滩等乡镇(其中苦荞种植面约5万亩,平均单产148kg)。

1.2谷类:全县种植面积在70657.1亩,总产量9988吨。其中:种植谷子51719.1亩,主要品种为张杂谷13号、晋谷40号、汾选3号等,平均亩产155.51kg。主要分布在姬塬、红柳沟、冯地坑、白湾子、油房庄、杨井、新安边、樊学、张要先、贺圈、砖井等乡(镇)。

1.3糜子:全县种植面积在92058.5亩,主要品种榆糜2号、晋黍4号、晋黍8号等,平均亩产167.97kg,总产量15462.86吨。主要分布在樊学、张要先、白湾子、油房庄、姬塬、杨井、新安边、学庄、等乡(镇)。

2 存在问题

2.1农户对发展优质小杂粮认识不到位,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是:一方面部分加工企业产品只是对初始产品进行简易包装,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户缺乏加工资金、技术和能力,大部分农产品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层面上,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市场上价格优势不稳定,表现不出优质优价,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2小杂粮栽培管理模式粗放,专业人才缺乏。白于山区属于干旱地区,靠自然降水来满足,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撒播方式,对新技术应用少、科技含量低,与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商品化经营的产业化要求有很大差距,加上栽培方式单一,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

2.3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因山区地块分散,土地流转规模小,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少,机械使用效率不高,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

2.4农产品市场狭窄,产销体系不健全,缺少品牌效益,市场竞争混乱。生产与销售脱节,造成生产盲目性大,市场价格不稳;缺乏小杂粮物流结构,没有集散地,加重了加工企业的销售成本,影响了我县小杂粮的产业化发展。  

3 发展有机小杂粮的对策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各种问题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危害着国民的身体健康,农产品的安全是饮食安全的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安全的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意愿越来越强烈,毫无疑问,开发有机食品是社会资金的重点投入领域。人们对食品安全十分重视,有机食品已经走向高端消费者餐桌,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些农产品中,“有机”成为一大卖点。虽然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的贵20-50%,但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受到全世界消费者青睐,目前国际市场的份额增长迅速,中国有机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定边县小杂粮生产环境较好,农田、水体、空气受污染程度低,山区群众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为有机化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山区面积大,适宜种植的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可供发展小杂粮的面积有150多万亩。

3.1加快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旱作技术推广

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依托,通过建立有机小杂粮旱作试验示范基地,引进良种,配套融合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以及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有机旱作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每年要新建设施配套、技术集成、模式创新、产品优质、产出高效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旱作技术推广。特别是要突出有机产品品质和质量的宣传,增强消费意识。打造一批精品观光园区、有机农产品采摘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旅游、教育、文化、疗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经济效益。

3.2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引领产业发展

  品种选育、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产品认证诸多环节都离不开科技服务,要建立相应体制,调动科技人员参与,强化科技服务,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开展重点项目建设。

3.3健全农产品加工与市场体系,增强竞争优势

  围绕我县特色小杂粮如荞麦、谷子、红小豆、红芸豆等,培育一批品牌成长性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生产系列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采取政府引导、适当扶持、社会主办的方式,鼓励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如定之荞、山丹丹等品牌公司)开展有机小杂粮生产、交易、仓储、冷藏、加工,创建定边有机小杂粮品牌体系。精心策划有机农产品生产、营销方略,达到有机农产品供应持续化、产品多样化、生产透明化、购买便捷化。

3.4加快农机推广应用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规模化种植

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积极争取中省市县农机补贴资金,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引进、改造一批适宜的机具设备,努力促进农作物耕、种、收、管、防、储、运全程机械化,千方百计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投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能力及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

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持续鼓励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新发展有机种植基地、新申请有机认证并进入超市营销的企业、合作社进行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农业开发、扶贫及清洁能源等专项资金向有机农业基地、乡镇倾斜,统筹发展全县有机农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