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金钥匙幼儿园
思考: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就是带幼儿看一些美术作品吗?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意义是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美术活动的要求是: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其中所体现的美的情操、美的素养,也正是美育的定义。
如何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渗透美育?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了解幼儿美术欣赏的涵义;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意义;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在美术欣赏课例中如何渗透美育。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涵义
什么是幼儿美术欣赏?和成人的美术欣赏有什么区别?首先,成人的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尝试、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什么是幼儿美术欣赏?孔起英老师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定义是: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事物,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从定义上看,儿童的美术欣赏更注重感受和启发、提升幼儿赏美、悦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意义
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现存在的误区1.重技能、轻情感体验;2.多以绘画手工为主、赏析类活动较少;3.评价方式以画的像不像为主,忽略作品中的个性表达。这些做法都忽略甚至违背了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及美育的理念。而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美的感受、美的情感、并进行美的表。所以,由此看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的在于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引善。
三、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
常用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教学法有:代入法(包括角色代入、情境代入);对比法;移情法;联想法(猜想法);创作法
具体这些教法怎样运用,将在接下来的课例中进行讲解。
四、在美术欣赏课例中如何渗透美育
接下来,将通过实践课例来剖析美术欣赏活动中的美育渗透。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盲女》为例。首先了解一下教材:
《盲女》是一幅表现乡村现实生活的油画,盲女和妹妹依偎在一起,平静的聆听妹妹对周围景物的描述,画家将盲女姐妹的流浪生活和周围美丽的景色进行了对比,突出盲女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创造美”。大班幼儿对一幅画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但是他们缺乏细致赏析的方法以及领悟作品内涵的能力。因此本活动通过让孩子体验盲人生活,使幼儿直接感知看不见美好事物的遗憾和恐惧并产生同情心理,并通过:整体赏析——视频扫描式赏析——局部放大赏析等方法,给孩子赏析作品的步骤和线索,深度挖掘作品内涵。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及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并通过最后“送给盲女姐妹的礼物”激发幼儿帮助盲女看到更多美景、更多事物的愿望。
接下来剖析一下在活动过程中如何渗透美育:
首先是“以境感人”——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幼儿融入了对“情”的摸索和挖掘。通过角色代入法“我来做你的眼睛”让孩子体验盲人生活:“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盲人到底是这样的?两个小朋友结对儿,另一个小朋友扶着他,帮助他安全的坐到椅子上”。通过代入法,孩子直接感受到了盲人的痛苦和恐惧,他们会觉得盲人好可怜并产生同理心,在这样的体验中、激发了孩子想要把自己能看到的美景画下来送给盲女的愿望,为之后的创作做铺垫。情感的激发在美术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丰满了孩子内心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共鸣。这体现了美育中的“美的情操、美的品格”
其次是“以形感人”——在走进名画作品时,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分析作品形象,找寻“画中有话”,在作品人物、细节、色彩中发现所蕴含的寓意。1.扫描式整体赏析,从整体感知作品。导语:把小眼睛变成扫描仪,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慢慢地欣赏一下这幅作品吧!画面就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缓慢移动,让幼儿进行整体赏析。教师的关键提问是:画面中有什么?都有谁?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在小结时也要渗透情感的元素:这是两个流浪的孩子,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他们坐在一片金光色的草地上,小女孩抬头看着远处的风景和天上的彩虹,给盲女讲述着这个美丽的世界,盲女正在认真的倾听着。
2.局部放大赏析,从细节挖掘寓意。让幼儿分组观察画面细节并进行标注,教师是这样说的:“在这幅画中,是否有看不懂的地方呢?用放大镜把看不懂的地方圈出来吧!”让孩子手持放大镜贴纸,去寻找、发现名画中疑惑之处,并在集体的讨论中逐渐明晰作品内涵。是如何明晰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里老师还运用了猜想法,“猜一猜什么样的孩子会穿破的、带补丁的衣服?”还运用了对比法和移情法,通过图片、音乐的渲染对比山区小朋友的艰苦生活,对孩子进行移情训练,从而产生同理心,动之以情。
第三步是“以美育人”——在这里运用创作法让幼儿通过添画的方式给盲女姐妹送礼物,激发幼儿愿意帮助盲女的愿望。在充分的欣赏和感受后,幼儿都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愿望。教师导语:“盲女想看一看这个美好的世界,你愿意把你看到的美好的事物画下来送给他们吗?你想画什么?除了画风景,你觉得盲女还需要点什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绘画纸张,在以往的名画欣赏活动中,往往会在最后的创作环节让孩子临摹名画,或临摹笔触、或借名画意境进行仿画。但在此活动中,教师将名画中的人物形象保留,将“你想让画中的小姐妹看到什么美景”充分留白,让孩子在留白处充分发挥创想进行绘画。纵观幼儿创作的作品,你会发现,每幅作品都是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作品之后的分享,是提升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你能充分聆听一个幼儿画画的心理过程,你会发现,他们所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作品,更是一颗纯洁的心,一段美好的情感,他们带着对盲女小姐妹的爱和同情,画上了能遮风避雨的房屋、画上了各种美食、还有美丽的风景,这不是就是美的品格的表达吗?以上是针对美术欣赏活动《盲女》的解析,活动中美育的分量高于技能技巧,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用心灵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美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