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在初中体育800米1000米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3

分组教学在初中体育 800米 1000米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符秀丽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 5717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锻炼意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自中考体育制度实施以后,初中学校如何在保证或提高中考体育项目成绩的基础上,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难题。对于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锻炼时可能会有所收获,无论是对培养意志力,还是在强身健体方面都有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老师强迫他们学习,不但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还有可能让他们在学习、锻炼中不小心受伤,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更好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体育;分组教学;应用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中考体育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并在持续锻炼的过程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更适宜、更有针对性。因为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他们对体育的认识、锻炼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体育的兴趣,都会影响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状态,所以,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是必需的,也是适宜的。

一、中考体育制度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师的影响

首先,对教学目标产生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实现因材施教,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中考体育制度下的教学目标在原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训练目标,技能训练更为显著。其次,对教学内容产生影响。有些教师认为,中考体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各种训练活动作为教学重点;而有些教师认为,中考体育是为了“过关”,将教学重点放在成绩上,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思维误区,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对教学方法产生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备考期间,教师多采用变换教学法,不断变换教学内容,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应对考试。

(二)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对学生上课动机的影响。学生的上课动机是体育学习态度的具体体现。在备考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主要以锻炼身体、增进友谊为目的参与体育活动;而在备考期间,学生的兴趣明显下降,并且多以应对考试为目的参与活动。可见,中考体育制度会影响学生的上课动机。其次,对学生上课态度的影响。在备考前,学生的上课态度较为放松,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课;而在备考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非常认真,学生都在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活动。

二、中考体育制度下分组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循因材施教的分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初中体育分组教学时,教师进行分组时首先要考虑到不同体质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表现差异,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量身定制科学的训练目标。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分层教学环节中实现个人能力的突破,激发学生自主开展体育运动兴趣,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运动训练的整体水平,在课程中设计更为贴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运动项目。

比如,教师教授跳绳项目时,学生由于基础差异较大,在训练过程中有很大的水平差距,教师此时如果进行大班整体化教学,水平较高的学生难以提起训练兴趣,甚至会形成消极训练的态度,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又难以实现教师制定的目标,容易在成果检测中出现自卑情绪,也不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运动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跳绳比赛的方式,以一分钟跳绳的数量、学生技巧掌握的熟练度进行等级划分,将具有相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学生既可以在目标竞争中实现组间的超越,又可以在组内通过技巧的分享沟通,拉动整体水平发展。针对水平较为落后的小组,教师在课程中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从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比如学生手脚不协调、难以克服跳绳摇动过程中的恐惧心理等,针对这些现状,教师可以让其通过分解运动增强对手脚协调性的训练,并通过跳绳技巧较为熟练的学生向其他学生教授练习经验的模式,加强学生间合作学习。这样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能通过不同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激发学生科学训练的意识。

(二)按照性别进行分组,体现训练量差异

男女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优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初中阶段男女生身体发育出现明显变化。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两者间的差异,制定适应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优势的项目。比如许多男生在力量和速度方面有较大优势,而女生在身体灵活性和柔韧度方面更胜一筹。老师可以针对这些差异在体育项目中对男女生性别进行分组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针对自己身体素质进行科学训练,找准个人定位,以提高体育训练对个人综合发展的促进效果。

比如开展课程教授时,教师可以为女生安排训练强度较轻的项目,如排球。女生可以通过颠排球,提高排球训练过程中对击球方向和着力点的掌握能力,并以小组对抗的方式提高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女生设置体育项目备选类型,如羽毛球、花样跳绳和乒乓球,这些项目对于体能的消耗要求不高,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反应灵敏性和运动协调性,更为适合女生。而针对男生,教师也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男生欢迎的几类训练项目。教师在男生体育训练时也要考虑到不同体质男生在运动强度层面的差异,有些男生体质较弱就不适合运动强度较大的刺激性项目,此时教师可以让其开展较为基础的运动技巧训练,这样也能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增强体质。

此外,教师按照男女生性别进行分组时,还可以巧用趣味性的游戏。男女生混合比赛项目中有许多接力比赛,如果只是男生或女生间的简单分组就缺少项目竞争的激烈性,此时教师可以以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可以增强男女生间运动技巧的交流和默契配合的训练,这种创新的分组模式能消除传统体育模式障碍,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教师可根据男女生性别差异及其身体构造的不同,让女生开展技巧性更强,对身体灵活度和柔韧性要求更高的体育项目训练,让男生开展更需要速度和力量的刺激性项目训练,同时也可以通过男女相互搭配的方式提高学生训练热情,服务课程教学。教师在实践课程中,需要根据训练项目的差异和实际教学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

(三)循序渐进,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其实有些学生不是天生不喜欢体育或者体育项目,而是他们对体育本身了解不足,如他们对因材施教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让学生慢慢发现自己的体育潜能,改变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方向。比如,在长跑训练中有些学生的体能跟不上,这时老师也不要放弃,而是让他们改变练习项目,给他们设定目标,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比如,先通过短跑来练习学生的体能,再慢慢增加跑步长度,直到学生能一口气轻松地跑完长跑。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慢慢发现自己的潜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爱上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从而在进行体育学习的同时,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成绩都能达标。

(四)分组教学,保证体育教学的效率

体育虽然在学生的认识中是一门非常简单的学科,但是由于他们兴趣不同,有些学生喜欢这个项目,有些学生喜欢那个项目,导致在体育教学中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目的,在教学中进行分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比如,把男生和女生分成不同的组,或者根据兴趣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让有共同兴趣、对同一个项目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学习。如,大多数男生喜欢篮球,那么教师可以让男生进行篮球运球锻炼的时候,让女生进行跳绳锻炼等,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五)构建竞争合作式训练小组,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教师展开分组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经验,分享、交流、合作的意识这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合理的课程游戏设置,满足学生组间带动效果,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体育训练积极性。教师针对不同体育训练的类型,选择恰当的分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水平。结合学生的体育训练目标,开展多元化分组比赛,也能激发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增强竞争意识,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教授啦啦操运动时,可以将男女生混合分成三个小组,由每个小组推选出训练带头人。随着节奏舞动,学生能在领队的带动下提高训练热情,同时在小组的人员组织和规划层面,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排演提高成员划分队伍的美学效果,在音乐节奏和教师提供的鼓点引导下,小组成员熟练且步调统一地进行啦啦操训练。教师可以在学生前观察每一小组的动作,通过评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课后训练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而学生为了提高小组成绩,也会主动与教师沟通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得到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在体育竞技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强于传统模式,此外在小组间由带头人进行目标规划,也能体现出组间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效果。在开展初中体育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出竞争合作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并在集体荣誉感的指引下加强自主训练强度,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也能通过小组之间学生经验的分享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构建高效课堂。

(六)基于训练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组,提高学生运动热情

随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体育课程的运动项目教学类型方面,已从原有单一性的基础训练转变为多元化的球类、田径比赛项目。这就需要教师依照学生对不同运动类型的兴趣爱好展开分组,并在组间开展小班教学模式,这样既能凸显出教师的系统管理效果,又能增强学生在课程参与中发挥训练主动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许多初中生接触篮球后对其产生兴趣,教师可以统计班级想学篮球的学生人数,组建篮球训练兴趣组,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依照基础的差异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此时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系统教学方法中找准个人定位。如许多女生学习篮球更倾向于掌握花式篮球技巧,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教师展开教学时,可以通过花式篮球步伐和运球动作帮助学生在篮球训练中营造一种韵律美,满足学生学习意愿。而许多男生则希望通过加强篮球训练增强实战能力,教师就可以从简单的运球投篮、进攻防守策略等角度出发,借助跨越障碍投篮等游戏,提高学生运球过程中对球行进方向和速度的控制。之后教师基于分组训练,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实战中体现个人篮球技巧水平。这样能在竞技中充分激发学生运动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教师基于运动类型和学生兴趣方向进行区分化教学,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训练目标差异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兴趣指引下逐步增强体育训练自主性,并在实战演练中体现出个人技巧的熟练度,以个人能力的发展作为促进学生终身训练的目标导向。

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分组教学,要结合学生意愿增设类型丰富的训练内容和环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课程设计。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能力水平差异以及学习目标差异,结合不同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在阶段化训练中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三、结语

总之,虽然体育在学生的认知里是没有难度的,只有有没有兴趣之别,但是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不同教学模式下分组教学意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基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保证分组和目标制定的合理性,能够让每位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对体育竞技和合作精神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阳.中考体育制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2]张智豪.基于中考改革背景分析初中体育教学[J].体育风尚,2020(6).

[3]朱智岩.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中旬,2020(10):131.

  1. 杨克琴.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J].学周刊C版,2020(12):77.

本文为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困,课题名称:《中考8001000米分组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H202010100

本文为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困,课题名称:《中考8001000米分组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H202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