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莉娜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在进行顽固性呃逆治疗时起到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将这四年进行顽固性呃逆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采集数据80例。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均匀分组,n=40。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药物治疗联合颈动脉窦压迫,研究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将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最终治疗成效进行数据比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最终治疗成效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提高,比对结果数据之间呈现出明显差距(P<0.05)。结论:在进行顽固性呃逆治疗时,应用中医针灸的最终治疗成效相较于常规化方法来说效果更明显,复发几率更低。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

当患者在48小时内或48小时以上出现连续性呃逆,同时并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此时就可判断该患者为顽固性呃逆[1]。呃逆,就是口语中所说的打嗝。其基本病理基础为膈肌不自主痉挛。在呃逆时主要临床表征为在患者进行正常气体交换时,吸气的同时声门闭合并伴随出现短促响亮的膈声。通常情况下呃逆周期不会持续太久,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2]。但当患者出现持续性呃逆就成为一种病理现象,需要进行重视。当患者呃逆时间过长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头痛发热等现象发生。当患者出现48小时及以上的连续性呃逆时需及时就医以免造成病情延误[3]。本篇文章就根据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时,采用针灸所起到的疗效与采用常规方法起到的疗效进行了讨论。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始于2017年1月截止至2021年1月,将这四年中治疗顽固性呃逆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采集数据共80例。利用奇偶分组表法进行均匀分组,n=40。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35岁,极小值为24岁,平均年龄为(24.85±5.8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36岁,极小值为24岁,平均年龄为(25.05±3.25)岁。将以上数据进行比对后,结果显示数据组间差距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后续数据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口服接触膈肌痉挛药物,联合颈动脉窦压迫措施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指导患者通过主动呼吸逐渐缓解膈肌过度紧张,在患者进行持续性深呼吸后通过外力按压对其颈动脉窦进行压迫。过程中寻找合适力度以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在患者实施按压措施后进行药物治疗,令其口服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

研究组患者在口服拮抗剂药物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呃逆为胃气上逆,所以在进行治疗时主要以针刺反射胃经的穴位为主。针对胃火上逆、寒邪动膈的患者来说,要对其膈腧穴、关元穴、三阴交、中脘穴、足三里、内庭穴、涌泉穴以及双侧内关穴实施针刺,外部留针约15cm。在针刺结束后,在患者经针刺过的足三里、中脘穴等位置使用艾灸进行熏炙,持续20min以上。针刺以及艾灸熏炙过程频率控制在一日一次,将六天作为一个治疗周期,共展开三个周期的治疗。

1.3判定指标

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以及最终治疗成效数据进行比对。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结果

2.1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进行比对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相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数据组件呈现的差距较为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

组别

自理能力

临床表征

心理状态

研究组(n=40)

85.30±4.59

85.22±4.45

89.75±4.21

对照组(n=40)

63.58±4.28

69.45±6.50

63.85±6.35

t

21.8885

12.6614

21.5001

P

0.0000

0.0000

0.0000

2.2将患者治疗成效数据进行比对

研究组患者治疗成效数据相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数据组件呈现的差距较为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患者治疗成效数据 [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40)

28(70.00%)

9(22.50%)

3(7.50%)

37(92.50%)

对照组(n=40)

17(42.50%)

5(12.50%)

18(45.00%)

22(55.00%)

2




14.5278

P




0.0001

3讨论

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中,人体出现病理现象的基础就是患者体内阴与阳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出现某一方胜过另一方的现象。所以在中医中,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利用针刺其穴位的方式来调节患者体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针灸共分两部分,分为针刺和艾草熏炙,在进行基础针刺后,对患者针刺过的穴位采取艾灸手段,充分发挥艾灸温经散寒的效果。

中医理论中,呃逆是胃气上逆的表现。胃气上逆时患者体内表现为胃阴虚伴有热证、脾胃虚寒以及肝气犯胃等症状。其中,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患者为多数。在进行该类型患者顽固性呃逆治疗时,就要针对其病因进行根治。针对患者脾胃虚寒的特点,对其展开温经降逆的针刺穴位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当患者进行了一段时间连续针灸治疗后,其病理基础也得到了良好控制,复发概率也会大大降低。相对于西药中快速止痉类药物来说,其治疗效果更长远,可以满足经常性复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需求[4]。在进行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适当给予患者解痉药,以缓解针灸治疗未发挥作用时出现的连续性症状。由于止痉药的时效性较短,所以当患者服用周期过长时会出现心理依赖,在用药时务必遵从医嘱,并在同时注意用药频率[5]

综上所述,在进行顽固性呃逆治疗时,利用针灸联合口服止痉药的效果相对于常规化治疗来说效果更好,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日后复发几率。

参考文献

[1]李振宇.观察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274.

[2]徐敏荣,孟建标,胡马洪.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85-87,90.

[3]夏黎,祝辞.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东方药膳,2020(17):225.

[4]洪炟.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及临床意义[J].健康必读,2021(4):102-103.

[5]刘龙成.中医针灸+西医药物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优势研究与分析[J].健康必读,2020(1):256.

作者简介:吴莉娜(1979.10-),女,蒙古族,本科学历,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中医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