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儿童福利院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脑性瘫痪是由于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引起的脑部综合征,主要以脑功能障碍为主,主要患病群体为婴幼儿,此类脑疾病对患儿的运动、认知、神经、听觉、心理及语言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阻碍患儿的正常发育,降低其生活能力,面对小儿脑性瘫痪,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对患儿脑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本文将重点综述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最早在受孕开始直到婴幼儿发育阶段,具体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伴随视觉、语言、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此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而且患病对象年龄小,为了能尽早帮助患儿恢复正常发育水平,减轻对全身功能的损害,必须要重视患儿的康复治疗[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提升,脑瘫康复治疗技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基于我院的特殊性和患儿身份的复杂性,基础的康复治疗和干预措施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不仅不利于患儿的恢复,还会引发危险事件,所以要结合实际采取综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协助患儿恢复。故本文将以我院的脑性瘫痪患儿展开研究,重点综述其康复护理的干预意义和应用价值。
1、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进展
脑瘫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引诱此病发生的原因与宫内感染、妊娠期服药、遗传基因缺陷、妊娠中毒症等导致患儿发生早产、窒息、黄疸以及其他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所致,其中早产和低体重是其重要危险因素。目前针对小儿脑瘫并无有效治疗方案,一般采取药物、手术和康复等综合治疗,其中康复治疗对瘫痪的改善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使用小儿脑瘫的治疗技术,如诱导疗法和神经发育治疗法;到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引导式教育疗法、作业疗法等,其目的是帮助脑瘫患儿有选择性和有目的性的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促使其身体最大限度恢复正常功能。
2、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进展
幼儿是发育的黄金时期,发现小儿脑瘫应尽早采取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干预,综合评估病情,采取科学、规范的综合康复护理,结合患儿的病情进展、身体状况等,制定周密的康复计划展开治疗。
2.1心理康复疗法
脑瘫若治疗不及时和有效将会伴随终生,为了尽早引导患儿配合治疗,首先要加强心理干预。我院儿童大部分丧失家庭,缺失父母给予的幸福感,因此从小内心感到孤独、自卑、痛苦和孤疑等;小儿性情孤僻,对治疗丧失信心,为了调整其心理状态,需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如角色扮演游戏、心理暗示、音乐疗法、语言激励法等。多组织患儿参与集体活动,正确处理患儿间的人际交往关系,由护理员扮演父母的角色让患儿感受母爱和亲情;定期开展教育讲座,通过示范、鼓励、引导和帮助等形式让患儿多接触生活、社会,多予以人性关怀,引导患儿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多鼓励和陪同患儿一起吃饭、学习、穿衣、治疗等;保持热情、亲切的态度耐心的交流,认真倾听其主诉和内心想法,及时解答患儿的疑问,消除其顾虑和担忧。针对心理问题严重者由心理治疗师进行教育,让患儿勇敢接受现实的同时还能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面对[2]。
2.2饮食干预
脑瘫患儿大多伴随吞咽障碍和进食困难,所以在进餐时要保持舒适的正确体位,以坐位或半卧位方式进餐,进食期间做好口腔卫生护理,每天督导患儿坚持早晚刷牙,饭后及时清洁口腔;若存在口唇闭合不严者,可利用冰块刺激舌根和唇部,或热敷两侧咬肌,轻轻按摩促使其恢复咀嚼能力;食物选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从流质食物、软食到普食慢慢过渡,要多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餐后及时补充水分,绝对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物,掌握和了解患儿的饮食禁忌项;从完全喂食到自主进食进行阶段性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提供不同营养搭配,合理添加辅食,根据患儿发育阶段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对于头控制力差,与进食方向相反、表情奇异、意识与动作相反的情况可进行指导性喂食,要保持足够耐心[3-4]。
2.3语言功能训练
加强吞咽动作和发音训练,尽早指导患儿练习面肌、舌肌、声带和软腭等训练,通过口型示范让患儿声带发音,通过简单的张嘴呼气、鼓腮、吸气、卷舌和单音节字母发音来恢复,提倡多播放儿童音乐、动画片和讲故事来增加声音刺激,通过听声音来练习发音。日常生活中护理工作人员应多主动与患儿打招呼,相互问好,增加语言交流,保持足够耐心倾听,并纠正患儿的错误发音,反复练习,直到能顺利组词、讲话,切记语言训练时对于表现好的患儿予以奖励和表扬,以此方式既能够让患儿辨别语言表达的含义,还能激发其学习和训练的信心,促使其主动参与语言训练[5]。
2.4认知教育
我院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大多集中为3~12岁,其表现特殊,可分为自闭儿童、智障儿童、脑瘫儿童和精神障碍儿童等类型,所以要采取康复治疗,首先要进行认知培训,定期开展认知教育活动,学习基础字母和数字,增加患儿的认知水平;引导患儿熟悉周围环境,加强精神和心理支持,将学、玩、训练有机结合,通过形体语言来刺激患儿的大脑发育,逐步增加认知,同时按照正常儿童的发育阶段指导患儿进行神经和生理训练
[6]。认知恢复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故采取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训练能营造轻松学习氛围,通过游戏的形式达到康复目的。
2.5日常生活干预
大部分脑瘫患儿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长年累月的躺在床上缺失躯体活动,这种长期卧床姿势很容易损害皮肤,发生皮肤溃疡或压疮,因此要尽早预防,保护皮肤,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首先护理员应端正态度,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和照顾脑瘫患儿,注意其个人卫生,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期清扫室内卫生,勤换尿布,及时帮助患儿清洁会阴和肛门,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选择舒适、宽松的衣服;(2)定期组织患儿进行知觉训练,通过热感、温感和凉感来刺激皮肤让患儿正确分辨不同温度的感受;对于卧床的患儿应定时协助翻身,选择柔软的床铺;(3)每天帮助患儿清洗身体,适当的按摩身体,勤翻身、勤洗澡,调整其卧床姿势,以免应卧床不当造成肌力下降以及姿势异常,穿衣和穿鞋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姿势,对于肢体痉挛者应由护理员协助完成;(4)随着年龄的增长,借助模具指导患儿按顺序穿衣、穿袜和穿鞋,训练学习拿筷子吃饭、上厕所、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中要撤去锋利、尖锐的物品,训练教室的室内设计要充满童趣,环境要温馨、舒适,禁止摆放具有伤害性的玩具和物品,加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7]。
2.6肢体运动康复训练
肢体训练要以按照身体部位循序渐进的开始康复训练,如头部、手部、体位更换、下肢训练,正确引导患儿改善运动功能。(1)头部训练适用于肩颈弯曲、身体处于畸形四肢和头部向后仰等情况,在通过仰卧位自制来控制患儿的头部,集中注意力转动颈部,调整头部和肩颈的位置关系,鼓励患儿配合头部旋转、左右摇摆和抬高等动作;(2)手部训练主要进行指关节屈伸、外展,通过手指数数、指关节拉伸、拿筷子、握手、掰手腕和适当力度的拔河等方式能逐渐恢复其手指肌力;(3)体位更换主要进行坐姿、站姿、爬行、下蹲和步态训练,坐姿训练主要是分开双腿,按压下肢让患儿上身前倾,或者坐位时用大拇指按压脊椎两侧固定支撑让患儿身体向后靠保持身躯直立来平衡坐姿;(4)站立时注意下肢姿势,双脚与肩同宽且向外伸展,从搀扶、扶墙到独自站立,步态训练要注意其辅助和引导,利用拐杖、矫正鞋等协助患儿行走,逐渐减轻对患儿的扶持,直到能独立步行。待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后可选择轻度运动项目锻炼,以游戏的形式加强身体运动锻炼,适当的参与户外活动,让患儿多与外界接触,增加社会经验,必要时可参与残疾运动培训增加自身荣誉感[8]。
3、结束语
小儿脑性瘫痪应以康复护理为主,治疗为辅,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康复干预非常关键,康复护理工作辛苦、繁重,需要多方面配合长期干预指导,从心理、饮食、日常生活、肢体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展开综合康复指导,帮助患儿循序渐进的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减轻残疾程度,减少社会负担,促使患儿以乐观、自信、开朗的心态尽早恢复健康,早日回归正常生活,降低临床致残率和死亡率,让更多脑瘫患儿得到救治。
参考文献:
[1]李容,万娜.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017(006):106-107.
[2]王玉芬,刘娟.康复护理与高压氧联合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3):113-115.
[3]张新佳.基于健康饮食的护理干预在改善脑瘫高危患儿身体发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20,027(02):79-81.
[4]李妍,孙艳丽,李晴晴.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生活质量及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2):145-146.
[5]田园园,任伟静.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干预对脑瘫康复治疗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3):461-464.
[6]李蔷,李素芳,付勤.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8,039(002):389-391.
[7]陈智红,王静.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03):407-409.
[8]郭玲君.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干预作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033(06):1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