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理护理对急诊病房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观察心理护理对急诊病房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影响

张亲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315100

【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诊病房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诊病房患者74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7例。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的护理,对照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在护理后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病房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将护理质量有效的提高,使得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得到缓解,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被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病房;护理质量

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多数都是急症、病危患者,如果救治的比较及时、执行急救的操作适当或许能够将患者的生命挽回,所以,对于患者而言,有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而相关的护理人员也需要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就非常容易出现焦虑以及烦躁的情绪。因此,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护理经验一定要非常丰富,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情绪对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影响,将患者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是极为重要的急救操作方式[1]。本次实验主要分析对急诊病房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方式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诊病房患者74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6.87±2.56)岁;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15~79岁,平均(67.12±3.05)岁;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所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将急救患者进行妥善的安置,并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详细的认真的记录,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的满足,使得患者的安全感能够进一步的增强,从而在医护人员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在观察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当患者被送入到医院后,相关的医护人员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且全面的了解,尽量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得患者的斗情绪能够从紧张、焦虑逐渐变得放松,必要的心理疏导对于患者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还需要让患者对急诊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着一定的了解,对于患者的心态也要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使其心态能够积极向上、保持乐观,进而有助于患者将消极、颓废的情绪逐渐消除。

1.3 指标观察

观察并记录两组急诊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作为焦虑程度评估依据,评分越高就表明患者的交流情绪越严重,并且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估所采用的是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均数±平方差(619c81de0e9b7_html_3d11aa26d218c84d.gif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x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在护理后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组别

n

护理前HAMD评分

护理后HAMD评分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37

22.78± 3.56

19.47± 4.11

70

对照组

37

23.67± 3.89

10.08± 2.14

96


3 讨论

在临床上,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将科学理论作为相应的指导思想,使得相应的医护人员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且愉快的医患关系,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心理状态都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进而将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不断的增强,以助于患者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治疗和护理效果也能够显著提升

[3]。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学也有明显的进步,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也被更多的医护人员认识并重视起来,尤其是对急诊病房中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越来越重视,因为急症病房中的患者多数都是处于病情比较危急的状态,患者的情绪波动相比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更大,并且都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控,对于自己的病情会过分的担忧。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对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心理变化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一定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而且要沉着冷静,尽量不要出现慌乱的神情或者行为,以免让患者或者其家属产生担忧的情绪,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一定要根据相关的操作流程规范的进行,使得患者及其家属都能够变得安心[4]。如果患者的绝望心理比较明显,那么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一定要有耐心,语言也要反复的进行斟酌,一定不能出现不恰当的语言,进而能有效的帮助患者直面现实,并生活树立起信心。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在护理后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病房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将护理质量有效的提高,使得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得到缓解,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被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顾姗姗.心理护理对急诊病房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No.513(4):191-191.

[2]曹丽波.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0):126-128.

[3]张秀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v.36;No.821(23):152-153.

[4]袁晓燕,黄宝红.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质量作用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39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