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生动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以贯之的一个理论主题和主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践模式。从理论本质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从实践形式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吸收其他社会制度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在国家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思想文化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前言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100周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社会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跨越。抗疫大考虽未结束,中国抗疫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充分彰显了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强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曲折探索
1516年英国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一书出版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500年间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多国到几国的历史性变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主义理论实现了实践的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发生在苏联,发展成为苏联模式。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过程中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历程”等问题开始了探索,有曲折,有成功经验,并形成不同特征的“中国模式”:“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的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国共产党缺乏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由于受复杂国家环境的影响,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采用“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多多少少有苏联模式的影子,更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生搬硬套的实践。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实行“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单一而纯粹的社会主义制度,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的模式可以说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翻版,但是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发展社会主义中国。
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领导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一个理论主题、主线,是前无古人的事业,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近40年的实践中,深深的烙上中国印记,行成了鲜明的自有特点。
(一)国家制度方面:一国两制
我宪法第一条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根本制度。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施“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设置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
(二)政党制度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在法律上平等的社会组织,在组织上相互独立,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他民主党派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制定的方针政策。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三)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同发展。是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理所当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从而决定了公有制程度不能太高,只能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多种所有制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是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的重要补充。
(四)分配制度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也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的。按劳分配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一是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要作用;二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按劳分配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分配。其他分配方式主要还包括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
(五)思想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多元文化并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在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各种思想、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强调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结合起来,把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思想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是主义在政治上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实现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文化上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因素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但因为中国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要充分利用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的积极作用,允许各种具有积极作用的非社会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多元共存”。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实践中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运用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新形式。尽管在具体运行层次上,在具体的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上,我们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借鉴了一些具体做法,但在社会制度的本质层次上始终贯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