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 : 37068219850207** **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为了节约建筑能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构建和应用生态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些居住建筑存在设计不合理、能效低、居住环境水平差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建筑设计的生态模式与应用,寻求符合生态节能、功能便捷、环境舒适、结构安全、成本低廉的生态住宅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策略
前言: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建筑设计已逐渐贯彻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生态建筑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寻求平衡,在保证对环境破坏最小的同时,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效果。
1.建筑设计中生态模式的定义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中,建筑设计只考虑美观和实用的问题,而没有考虑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现在,生态模式的出现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突破,主要是因为生态建筑设计模式与原来的传统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建筑设计的生态模式是建筑设计中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一种合理结合。从而达到整个建筑朝着循环利用和节能的方向发展的目标,进而建筑设计能够更好的符合现代社会环保理念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生态建筑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充分利用资源等合理整合周围各种因素,能够满足普通居民需求,使人们生活舒适的建筑生态模式。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更好地把设计主要放在住宅建设的整体应用上,包括从住宅建设到住宅寿命结束的全过程,建筑师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生态模式,促进生态建筑模式的完善。
2.生态建筑的特征
(1)环保理念的融合。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建筑设计的生态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设计理念和思想上有很大的突破。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应该环保。当然,环保的理念也要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人们应该更好地将环保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懂得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生态技术,从而大大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绿色理念的融入绿色往往代表健康。生活中,代表健康的标语和广告几乎都是绿色的。现在,建筑逐渐变得绿色。绿色理念已逐渐融入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模式应把握好绿色理念的融入。建筑选材应选择绿色建材,多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绿色理念的融入,让居民拥有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保证人们的居住健康。
3.建筑生态设计的具体应用策略
3.1充分利用资源
现代社会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余热资源等清洁绿色新能源。在满足人们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消耗,节约资源。生态建筑要充分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通过相关计算深入分析单体建筑与建筑布局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太阳能的利用。设计中可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既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又能减少空气污染。一般要求在年日照2500h h以上的地区安装太阳能设备利用风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保持良好的室内外通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收集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尊重环境属性、因地制宜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资源的经济利用,当然土地利用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筑必须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展,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利用体系,以节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比如,在地面上建造一个与自然相容的低层高密度建筑;要受益于地上空间,用生态技术打造巨型城市;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这些措施构成了城市地面、空中和地下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建筑与环境相互选择共生、共同发展,在设计中强调与环境的最佳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在建筑朝向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适应周围环境和当地气候特点,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3.3强化设计师的保护意识
由于部分设计师教育水平较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环保教学仍然没有更多的投入。所以有些地区的设计专业人员环保意识不强,在设计时往往更注重经济利益,这样会破坏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这要从设计师的环保意识入手,国家要加强设计师这方面观念的培养,让他们把握生态建设的主题,培养设计师的专业知识。
3.4积极应用高科技材料
高科技材料的广泛应用可以使生态建筑的室内环境更加满足居民的需求。在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能降低一定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生态的有效运行。比如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的使用,可以减少高温环境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可以相对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合理应用防水材料和水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应用和管理水资源,用冷水给建筑物降温,达到降温效果。
3.5保护环境,因地制宜
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土地的使用。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合理的空间,构建高效的空间系统势在必行。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的终极原则是环境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使建筑在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有利于环境的发展。建筑与环境共存共长是生态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适应周边环境特点和气候特点;采用室内绿化设计,做好室内外整体空间的衔接;选择环保建材,优化环境协调,高效节能减排。
3.6布局设计
对于生态节能建筑的布局,可采用斜向布局、自由式布局、交错式布局等方式改善日照条件,避免在利用山墙缝隙的同时出现自然通风不利的情况。同时注意避开逆风方向,减少冷空气穿透建筑物的可能性,冬季将建筑物转回寒流风向,设置防风板、防风墙,种植防风林、防风带等应对。一般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南北朝向是最有利的朝向,但由于建筑朝向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季节主导风向进行校核,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态节能建筑的长轴在夏季与主导风向垂直。
3.7绿化和水景设计
建筑区域的温度不仅与其气流有关,还受辐射、建筑密度、材料、布局等因素的影响。设计不合理的房子很多。虽然有大面积的绿化和水景,但建筑区域的温度仍然上升,给居民带来了不好的体验。这是因为在绿化时,我们只注重绿化面积和水景尺度,而没有将其与建筑布局和气流情况有效结合起来,不仅不能使草、树、水景发挥作用,还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在绿化建筑环境、营造水景时,要特别注意绿化植物的合理选择搭配和水景在合理位置的设置,保证绿化和水景与建筑环境相兼容,既使整个建筑环境美观,又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净化周围空气。
结语:环保思想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形成了建筑设计的生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国的建筑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建筑师在设计时,要及时创新优化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新概念、新技术的应用,结合生态学、建筑学等当代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促进建筑设计中生态模式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章孝青.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
刘洋.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