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整合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 整合初探

邹丽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六中学 150070


内容摘要:教师应该具备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以适合自己学生的认知顺序。教学内容的策略性调整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将复杂难讲解的问题简单化,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在理解的基础上避免知识的死记硬背。

关键字:根据学情 教学内容整合 提升认知 关注课堂效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架起了师道之桥的那一刻起,如何让我的学生能轻松的学,容易的学?这一直是我在探索的问题。化学课堂虽说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课堂之一,但仍然存在需要掌握且比较细致的化学知识点,怎样有效的将课堂内容让学生理解性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的思考、设疑并进行深度挖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再应用,而不是教材上或老师口中的“教科书般”的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会发现班班差异、生生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理解、认知、知识应用等方方面面,在课堂上我也经常会遇到知识内容衔接困难的情况,经过仔细总结和归纳,我会将部分教学内容调整如下:

1.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内容整合:教材上首先介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涉及到了金属汞、红色粉末氧化汞,以及仪器曲颈甑等学生并不熟悉的东西,学生一接触这些陌生的物质、仪器或原理等问题就有距离感,抵触新知识,可能形成枯燥无味的情况。因此,我将此处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首先趣味儿证明空气的存在,进而演示红磷燃烧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引导学生趣味分析,得到结论,最后对比化学家拉瓦锡的实验做法。

整合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物质开始接受新知,不让学生产生与化学学科的距离感,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了难度,整合后,很容易比较出实验室中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和科学家拉瓦锡用金属汞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优缺点对照,从而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脑。

2.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内容整合:在氧气的氧化性的性质实验过程中,教材以固体硫的燃烧入手,接下来才是木炭的燃烧,最后是金属铁在氧气中的燃烧,这样的顺序,学生以不熟悉的硫入手,比较茫然,硫有什么性质,是否可以燃烧,要知道这些教师只能强加给学生,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因此,我将此处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首先以趣味吃火锅设置情景,学生热情高涨,顺势引出木炭燃烧,实验验证,空气中木炭燃烧与氧气中燃烧现象对比,学生感叹氧气的神奇,接下来,我引出的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另一种物质金属铁,演示铁燃烧的实验,与实际的情况对照,学生很容易得出空气中铁不能燃烧,而氧气可以,最后再引出还有什么物质可以燃烧呢?引出硫、镁带等的燃烧。

整合意图:这样既突破学生记忆的难点,又保持住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物质木炭和铁,学生有生活常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素材,学起来当然也就更容易些。 内容这样安排以后,学生的兴趣明显更浓厚,循序渐进的归纳、学习,知识点掌握的也更深刻了。

3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内容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上原有的分子性质顺序进行了整合,通过学生观察苯分子图片,直接得出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后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设疑“为什么湿衣服会变干?”“为什么嘴里的棒棒糖会逐渐变小?”从这些我们不易察觉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再通过品红变色的实验探究验证这一结论的可靠性。

整合意图:这样安排内容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完全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思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第九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内容整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在学习酸的通性和盐的化学性质中均会出现,但讲授得比较分散,因此这里我将它们放在同一节课内加以专题讲授。

整合意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与密度,还利于将该知识点加以深化,能够更好的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5. 第十单元《酸与碱》

内容整合:把教材中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合并在同一节课中讲解,可让学生对比掌握两种常见酸的共性和个性,并且以稀盐酸为例,从已学过的知识如与铁反应、除铁锈、与石灰石反应、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碱反应,归纳齐全五点通性,使酸的化学性质更系统。

整合意图:符合学生相似物质的对照认知规律,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的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整体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旧知,建立与新知识联系的思维体系。

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尽可能从生活中的物质入手进行引导,更应该由简渐提升,除了可以创设较好的环节设计外,还可以适当整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的好办法,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