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下学习焦虑大学生心理咨询一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下学习焦虑大学生心理咨询一例

胡昕

江苏大学 江苏省镇江市 212013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学习焦虑大学生12次的咨询过程,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并调整了核心信念,通过引导来访者进行自主的行为训练,缓解了焦虑情绪,提升了学习适应力。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学习焦虑;大学生心理咨询

一、基本信息

(一)个案信息

1.人口学统计资料:小Z,女,2000年出生,汉族,某普通高等学校大三文学专业学生,非独生子女,有一个小5岁的弟弟,家住南京,家庭经济状况优越。

2.主诉:大一以来便有想要出国留学读书打算,在大二上学期遭遇到疫情后,原本计划疫情在家期间好好学习,提升绩点,但经常因小事与母亲争吵,无法安心学习。母亲常常表现出对自己的冷漠,不顾及自己的感受,没有情感上的交流。曾提出与母亲平静沟通的意愿,但母亲表示不耐烦,觉得矫情。母亲在家更多地关注点是在弟弟身上,对弟弟是包容与关爱的,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在深圳工作的父亲身上,希望父亲能快回来。大二下学期开学返校后制定了为毕业后留学做准备的学习计划,听学业导师说留学对绩点要求很高,故常常独自去自习室学习。因为从小成绩优异,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学习过程中总觉得自己比不过其他同学,总感到没有收获,担心得不到好的绩点,没有好的申请材料,害怕申请失败。自高中以来焦虑感就很强烈,但程度不重可以控制,近1个月焦虑情绪弥散,走在路上也会有各种想法出现,影响睡眠和学习生活,疲惫感加重。因此主动主动拨打心理中心预约电话咨询。

3.来访者求助动机:希望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认为焦虑的情绪状态影响到了学习生活,感到痛苦,渴求帮助。

4.来访者求助过程:主动拨打学校心理咨询预约热线进行电话预约,线下咨询。

5.无心理咨询经历,无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既往史。

6.咨询师观察和第一印象:来访者穿着简单,背着书包,长发,身材偏瘦,面部表情凝重,神情紧张,眼睛无神,眼袋重。谈话过程中,坐姿僵硬,手指一直揉搓面纸,对话时眼睛一直注视窗外,感觉十分紧张的样子。

(二)咨询信息

咨询频率:共咨询12次,基本按照一周一次,一次50分钟的咨询设置,中间有2次咨询中断,均是咨询师的原因。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学校咨询不收费。

二、个案概念化

(一)个案评估

小Z焦虑情绪较为强烈。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65分,属于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6.25分,属于轻度抑郁。人际关系正常,社会化功能正常。精神状态较为紧张、烦躁。生理状态伴有间歇性失眠、肠胃不适、头昏、疲倦等。无明显的人格障碍、躯体障碍或精神障碍,无抑郁情绪,无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等。初步评估为疫情返校后的适应不良,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一般心理问题。

  1. 个案概念化

小Z从小被严格管教,父母对其期待值很高,在小时候会有英语考满分,写作经常获奖等优异表现,达到了自己和父母的期待。但进入大学后,渐渐产生了“我不够好。”“我不可爱。”两种核心信念。根据其成长经历,导致这两种核心信念产生的原因有:1.上大学后学业成绩一般,虽然很努力,但依然比不过身边那些学习轻松且分数较高的同学;2.以前经常在写作和英语方面常常获奖,曾经的特长却无法发挥;3.母亲常常忽略小Z,将更多地情感投注到弟弟身上;4.因为是经商家庭,小Z的父亲常常身处外地,缺少陪伴与支持。

小Z基于“我不够好”所产生的一系列态度、规则和假设,即中间信念有:如果我不能在学习上比别人好,我做得就是不够,我很失败;我取得的成就不是因为我很好,而是这个事情本身很简单;我已经取得的成绩就必须保持住,如果没有保持,我真的太糟糕了。小Z基于“我不可爱”所产生的中间信念有:只有我发挥出全部的潜能,才会有人在意我;我表现得不好,大家不会在意我。

对于小Z来说, “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在其上高中开始就已经有所发展,在大学阶段逐渐显露,当其在大学中面临竞争失败、学业成绩一般、比赛未能获奖等种种情境时,产生了失败的、糟糕的、可怕的自动思维。而“我不可爱” 的核心信念来源于家庭中母亲对弟弟的关注更多,当其学业上不能取得成绩无法满足母亲的期待时,便产生了无能的、不值得被爱的自动思维。这些自动思维与想法影响其日常生活,出现在一天当中的任意时刻,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和睡眠质量变差,从而学习能力下降,进而强化了负性思维与信念,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1. 咨询方案

  1. 咨询目标

1.短期目标: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注意力,改善睡眠质量;

2.中期目标:指导小Z了解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识不合理的认知图式和自我评价系统,发展新的核心信念,提升自我评价;

3.长期目标:发展健康积极的行为方式,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实现和谐平衡的生活状态。

  1. 咨询方法

以尊重、积极关注、共情、接纳等技术贯穿咨询始末,构建良好的咨询同盟关系。利用“情绪温度计”技术对情绪做评估;利用正念冥想训练、渐进式放松训练帮助来访者放松情绪;利用“箭头向下技术”“苏格拉底式提问”等技术指导来访者与其信念辩驳;利用家庭作业、行为训练促进来访者行为激活,提高自我控制力,增强平衡生活的信心与能力。

四、咨询过程

本个案共咨询12次,分为咨询关系建立与问题评估、心理帮助、巩固和结束四阶段。具体咨询过程如下:

(一)第1、2次:咨询关系建立与问题评估阶段

本阶段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个案信息并进行评估,商讨具体的咨询目标并制定咨询计划。

咨询过程:通过倾听、共情等技术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同时通过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帮助来访者澄清感受,给予其陪伴和支持,获得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利用“问题清单”技术,引导来访者根据重要程度和优先级进行排序。来访者最想解决的问题分别是:情绪困扰、学习问题、家庭相处问题和宿舍人际关系,并与其商讨这些问题在时讨论。向来访者引入正念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帮助缓解情绪压力。根据收集的信息和初步的个案概念化,形成评估:学习焦虑。

(二)3-10次:正式咨询阶段

本阶段目标:处理来访者情绪困扰,识别与挑战自动思维,认识核心信念,从而形成新的信念。

咨询过程:向来访者引入三栏表的练习,记录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想法和情绪。如来访者在准备考试的情境下,会产生“我努力在做好,但事情的发生并不会如我想象中那般好”的想法,从而引发紧张焦虑的情绪;又比如有一次一家人很和谐的吃饭,会产生“我希望家人可以更亲近,我很担心这种和谐的状态会消失”,引发担忧的情绪等。处理学习问题时候会产生“我做得没有别人好”“我很努力但总无法超过别人”“我没有办法像别人一样深入学习”“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我创作的作品得不到权威的认可”等自动思维;对待母亲时会产生“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我就是要听妈妈的话,她才不会生气”“我做再多,妈妈也不会满意”等自动思维;日常人际交往又会产生“我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于和人交往”“我不愿意和我价值观不一样的多交流”等自动思维。利用“箭头向下技术”“苏格拉底式提问”着重探讨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动化思维、中间信念与核心信念。典型的核心信念就是“我不够好”,中间信念是“我努力学习,就必须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有回报”“如果我足够好,我就应该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我必须要在作文比赛里取得一等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肯定,否则,我是没有能力的”。向来访者描绘出不合理的认知图式,并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发展新的信念。

在家庭作业的部分,首先从第3次咨询开始,向来访者引入行为计划表的技术,即每周根据从重到轻排列生活事件,并放入每一天的时间段内完成,目的是促使来访者在学习时不要有其他想法的产生。继续练习正念呼吸和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在此基础之上,让来访者继续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自发地使用五栏记录表技术,直至可以在不愉快的情境中开始能够逻辑化思考,产生更多符合现实的自动思维。最后利用“饼图”技术,帮助其认识理想中生活与当下生活的差距,鼓励其实现和谐平衡的生活。

(三)第11次:巩固阶段

本阶段目标:促进来访者行为激活,强化合理的认知。

咨询过程:通过各项技术的训练和家庭作业的练习,来访者情绪上有所改善,闯入性想法减少,焦虑程度降低。当其面对学习压力时,会主动寻找高光时刻,增强信心。从认知上有了新的认识: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得非常好,也不能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和工作上,我的学习能力没有很糟糕,只是在我的脑海中我是最糟糕的。同样,我也是值得被爱的,我的父母还是会在很多生活的细节上关心我。

(四)第12次:结束阶段

本阶段目标:回顾咨询过程并总结,鼓励小Z在生活中坚持使用认知行为的方法。

咨询过程: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彼此交谈感受,对小Z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其成为自己的咨询师,鼓励其将自我放松训练、识别检验自动思维和信念,作为巩固咨询效果的长期作业。

五、咨询效果评估与反思

(一)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12次的咨询,小Z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SAS)由65分降低到了47.5分,焦虑情绪缓解,注意力恢复,睡眠状态逐渐好转,食欲正常,脑海中闯入性的想法减少,人际关系正常,身体状态良好。

(二)咨询师反思

12次咨询后能深刻感觉到来访者在言谈举止中的变化,从开始的拘束与紧张,渐渐变得自信有能量。反思其中的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访者自身的领悟力与家庭作业的完成度。基本上认知行为疗法有关的技术在运用时,来访者总能在短时间能领悟并运用,善于与自己的核心信念、中间信念、自动化思维做辩驳,从而能够更积极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以更具开放性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关系处理,将过去不合理的认知改变,产生新的合理的想法。并且坚持利用放松训练来改善情绪。因此,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成长令咨询师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做好咨询,去更好地帮助来访者,这样一段相互促进的咨询同盟关系实在是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胡昕(1996年7月),男,汉族,江苏句容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