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建筑美学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建筑美学应用

叶嘉杰

44068119940517****

摘要: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有着约5000年的发展历史,伴随远古人类的出现,建筑孕育而生,建筑作为人类适应于自然、生存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产物,最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它更多是人们躲避恶劣天气及野兽掠杀的栖身之所。本文对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建筑美学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筑美学;应用研究

引言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不断与文化艺术相碰撞,逐渐与书画、雕刻等艺术领域呈现积极的互通,将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落实到空间布局、造型结构、材质混合之外,还披上儒、释、道等思想的外衣,具有时代美学特征。

1乡村美学理论

1.1概念与理论体系

乡村美学的哲学思想起源较早。由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Plato)、康德为代表的哲学视角可见,乡村美概念中“美”的成分是感性的,更多是脱离生理感官的体会,是平衡和谐统一的,并非逐利的。同哲学家博克主张的“美与爱”的哲学理念相同,他认为审美者具有共同的情感,即万物链接的爱,爱使人放松安逸,使人心情愉悦。这是早期西方哲学家对于乡村美与乡村美学的阐述。乡村美学是研究“美感”与“艺术美”的科学,美学不能一概而论,乡村美学应该分为文化美、社会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方面进行讨论。同时,乡村美学也重视宣扬乡村文学。谚语是基于非日常的乡村生活方式,包括记载展现生产劳动行为、生活行为、生老病死、四季轮换等。基于谚语的文化承载渠道,可以有效挖掘和传扬谚语、诗歌、民谣等民间文学中坚固的群体无意识性,及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这体现了乡村美学中的文化美与社会美。

1.2新乡村美学

20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兴起了新都市主义,推动了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新变革。优化城市空间配比,构建更加方便与开放的空间联系,形成便利的居住空间是新都市主义的主要核心设计点。从城市美学研究推理得到的乡村美学来看,乡村美学则是根植于社会理论实际的产物。1994年周武忠教授提出新乡村主义概念与新乡村主义规划理论,意在通过“三生和谐”发展模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在生产、生活、生态相和谐的基础上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乡村主义的提出侧面验证了“三生和谐”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三生”空间是由“生态系统、生活系统、生产系统”3个互相制约的要素构成。生态系统制约生活系统的形态的同时也被改造。生产系统受生态系统的生产资料制约同时也受生活系统的生活资料控制。相反,生产系统能够塑造新的生产模式作用与生活系统,生产系统的发展也影响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三生”体系。在乡村振兴中,生态系统是效益基础、风貌构成;生产系统是农产品、服务产品;生活系统则是乡土文化、物质空间。

2美学特征

2.1色彩

建筑的色彩设计根据用户的需求,一般会因地制宜地选择低饱和度的纯白色等,以烘托出舒适的氛围。伦敦的玛吉癌症关怀中心是由美国设计师斯蒂文·霍尔设计的一所疗养院,主要供患癌症的病人使用,为病人之间开展交流活动提供了场所。建筑外立面使用了半透明的磨砂玻璃材质,使建筑内部温暖的灯光可以从玻璃中透出,同时点缀了彩色的几何图案。建筑整体呈现通透的白色,纯净而通透,在室内灯光的渲染之下呈现温暖的淡黄色,整体给人纯净、温暖的感受,病人在此环境中能较好地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在白天,室外的阳光能正常地射入室内,为室内提供照明,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斯蒂文·霍尔将建筑设计在精神层面的功效体现在建筑设计中,营造出温馨的空间氛围,温暖、素净的色彩设计使建筑与周围建筑很好地融为了一体。

2.2材质

材质是建筑表达的重要一环,人们往往通过材质直观感受建筑的表象。建筑的材质是多变且复杂的,根据工艺的发展不断变化,从石材、木材、泥土到砖块、混凝土,再到如今的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的发展与人类制造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使用材质往往是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依据具体的主题选择材质。如,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师就大胆采用了与景德镇历史相关的红砖作为建筑材质,对外表皮不加修饰,展示红砖原貌。红砖是景德镇烧窑制瓷的基础材料,凝结了几代景德镇人的共同回忆。光线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其既能沟通内外空间,又能分割内部空间。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建筑外形模仿砖窑设计,依靠砖块的重力建造,这与砖窑的建造方法一致。设计师通过穹顶的开孔引入光线,使室内外空间相联通。

3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建筑美学应用策略

大部分农村在不断发展、改进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较为独特的建筑发展特征,这些建筑发展特征蕴含着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家庭宗族观念。但相比较城市商品住房而言,农村建筑或许会在美感方面稍显欠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的政府工作人员及各行业领域从业人员都只会将重心放置在公共交通工具完善和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来进行单体建筑设计美感的完善与改进。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对自身居住建筑的外观美感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单体建筑设计也成了未来新农村建筑规划设计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有关技术研究人员应当意识到农村住宅单体设计美学观念使用的重要性,尝试通过个人能力提升和技术培训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单体建筑设计美学运用能力的提升与改进。

4建筑美学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4.1村落规划设计美学应用措施

农村整个规划能够体现出此区域的风格,展示其中的风景面貌,通过整体规划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农村建筑中的不规则、乱的特点。渔泛村通过整体规划,将村落各个区域与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例如渔泛村背靠汉江,有零星的古民宅,历史悠久,都是竹木房屋等。在村落规划中,建设了古民宅区,更好地展示出了曾经的历史底蕴。如图1所示,在靠河区域,规划了湖中小岛,建设了桃花观景区,进一步体现出了乡村的诗情画意,勾勒出了有水、有花、有古宅的风景画。

61a5e93a8bc6a_html_4f7f8ffeae9d7a9f.png

图1古民宅建设前后对比

4.2农村入口

农村入口建设是农村的明信片,是展示其乡村魅力的关键,在入口设计上要把握乡村规划理念,不能设计突兀,要彰显乡村文化主题。渔泛村在入口建设中,依照传统古典建筑的牌坊和古石题字,没有过多的花哨,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古村,突出了渔泛村的历史悠久的特点,古石与牌坊相得益彰,如图2所示。

61a5e93a8bc6a_html_1c4216f5c07aa53c.png

图2渔泛村入口

4.3建筑技术美学

建筑技术是新农村宜居的保障,建筑技术美学主要体现在保护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村民生活质量方面,渔泛村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建筑技术,从节能环保、防潮、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规划,例如沼气的再利用、水资源保护等。

4.4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在思想上的融合

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对传统古建筑的创新改变是出自民国 政府,具体的来说就是利用西方建筑的技术手段,来建造具有古 建筑中的官式建筑的视觉效果和某些形式特征的中国近现代建 筑。在这一阶段,建筑师们在思想上仍然停留在古建筑的设计思 想上,但在材料和技术上向前迈出了一步,可以说在西方建筑设 计的文化熏陶下,建筑师们的思想也有了新的转变。在横向发展 变纵向发展中,有人觉得三层房屋就已经不能够算是中式建筑了,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空间。而 部分人在设计过程中将古建筑的理念和精华都应用在小高层和 高层设计中,起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61a5e93a8bc6a_html_403b1fe18e2172bb.png
图3

4.5古劳圩滨水商业街

古劳圩滨水商业街组团,依托古劳水乡文化和侨乡文化,以物产、人文、故事、水乡、侨乡和梦乡为主题,重新营造古劳往日的渔商盛景;融入三避(避霾、避暑、避寒)和三养(养身、养心、养颜)的微康养度假理念,打造自由流淌的水乡康养目的地;同时借助古劳的华侨名人、名事打造特色主题街区,名人交流、名企展示的一站式空间。在业态规划和主力店打造上,古劳圩滨水商业街将采用核心场景开发的策略,通过设定具备情感行为的核心场景的手打打造商业街主力店铺,并搭配零售、饮食、文创等多业态临街铺面,营造自由流淌的渔商生活氛围。2019年11月8日,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正式奠基,这个700年水乡迎来有史以来最热烈的“梳妆打扮”。今年国庆经过精心打扮的古劳水乡项目将揭开面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核心区1.5平方公里,除了今年国庆首开绽放的古劳水乡宾客中心、“横海游梦”6公里游船体验,其余欢乐水乡组团、古劳圩滨水商业街组团将于2021年年中陆续对外开放。

61a5e93a8bc6a_html_7a32c2820a39bf29.png

图四

61a5e93a8bc6a_html_3c99e898cadfe749.png
图五

结束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体系中的融合发展是民族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是时代造就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建造材料、技术,以及儒、释、道的文化理念在当下的中国既有自身的美学特征也在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科学与文明的结合,所以在当下我们看到中式、新中式风格盛行,禅意空间更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周鑫杰.徽派建筑特色设计在新农村民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9.

[2]仝晓晓.徐州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庭院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3]王方园.赣东新农村住宅建筑风貌外观特征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陈加军,文化特色: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的旗帜——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谈新农村文化建设[J].2017(22):440.

[5]任璞.生态美学理念下新农村建筑与景观建设的探索[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