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各项功能正常发挥,以及稳定、可靠运行,必须要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理顺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完善水政执法体系为契机,推动河道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转型。在做好河道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以各类资源整合利用为抓手,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梁济运河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河道工程、水利设施的运维管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梁济运河;依法管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精细化管理
梁济运河起源于黄河南岸的梁山县国那里村,属于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系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梁山、汶上、嘉祥、济宁任城、太白湖区,全长87.8km,流域面积3306km2 ,是济宁境内淮河流域的主要排水通道,同时也是“引黄济湖”渠道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骨干输水河道,是集防洪除涝、航运以及引水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黄金水道。因此做好梁济运河标准化管理意义重大。
1.理顺运行机制,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1.1依托管理体系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以往水管单位的工作队伍中,存在结构失衡问题,管理层人员占比较多,一线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这种情况下导致责任划分不清、任务落实不力,工作效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为此,要利用好水管体制改革这一契机,对工作队伍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良性的“金字塔”结构。顶层为水管单位的高层领导,中层是各部门管理人员,底层是负责工程检查、维护等日常管理的技术人员。通过管理体系改革,一来是明确了责任分工,强化了履职意识,切实提高了管理效率;二来是精简人员,降低了管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管事业单位的财政负担。随着新型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1.2引进目标管理责任制提升工作效率
梁济运河全长87.8km,流域面积达3306km2,使得河道管理表现出压力大、任务重的特点。为了保障各岗位、各职工能够真正落实好水管事业单位制定的计划、出台的方案,早在2000年济宁市梁济运河管理处就出台了《济宁市梁济运河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在激励各相关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保障梁济运河灌溉、防洪、航运等各项功能发挥上表现出重要作用。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梁济运河管理处坚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的理念,对这一《办法》进行了数次修订、完善。目前,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结合岗位职责和预设目标,实行“三个一”管理,即每月进行1次考核,每季度进行1次讲评,每年进行1次评比。汇总最终成绩,奖优罚劣,并直接与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后,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中层管理,工作积极性大涨,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1.3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职工参与梁济运河运维管理的积极性,需要引起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管理考核应包含以下内容:第一,职工内部考核。结合岗位特点、职务内容,以年度为单位,对梁济运河的堤防管理、维修养护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对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一方面,根据考核分数找出运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在下一年度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还要实行与考核结果配套的奖惩激励措施。只有将考评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酬、奖金等直接挂钩,才能倒逼管理人员真正用心对待运河管理工作。第二,工程管理费用审核。编制工程年运行管理费用报告,要求该报告中详细列出本年度运河管理中每一笔费用支出。对预算完成情况,费用支出信息等进行严格审核,从而杜绝费用超支和资金浪费等问题。在保证经费充足的情况下,促进梁济运河各项管理计划的贯彻执行。同样的,设置经费考核指标,如“维护养护经费不稳定,扣10分”、“维护养护经费低于定额标准80%以下,每低10%扣5分”等。通过细化考核指标,使考核结果更加精确、可行,对切实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为确保梁济运河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2.坚持依法管理,确保河长制工作任务落实
2.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法律制度
“水十条”颁布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落实水法规政策,成为高标准完成梁济运河管理任务的核心所在。针对以往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存在的内容不细致、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坚持“因河制宜”这一原则下,安排专人对梁济运河进行走访调研,充分考虑河道整治、保护、利用等各方面工作内容,编制了《济宁市梁济运河管理办法》,为运河工程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开展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核实管理成效、实行奖惩激励提供了依据。下一步,还要坚持动态更新理念,基于上级要求和形势变化,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适应性调整、持续性创新,在不断提升水政执法水平的基础上,为梁济运河标准化管理创设良好的外部保障
[2]。
2.2完善河长责任机制和督察体系
各级河长既要明确责任分工,又要相互配合,确保“清四乱”工作高标准完成。细化河长履职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倒逼各级河长能够严格履行职责,落实好梁济运河的日常维护、清理等工作。考核中发现责任落实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的,应严肃对待、及时改正。以落实河长责任机制,塑造水清、水净的河道面貌。除此之外,还要全面推行河长督查体系,让定期检查成为常态,同时配合突击检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防止应付了事的情况。要求河长以及相关责任人,直奔现场、查明问题、剖析成因、反思不足。对于违法的个人、企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罚;同时对已经造成的污染尽快整治,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河道原貌。做好河道巡查日志记录,特别是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持续跟进,直到问题解决。用河道管护长效机制,为梁济运河的可持续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3.树立创新思维,依托信息技术改革管理模式
3.1树立精益化管理理念,提高水土资源保护力度
按照《山东省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基准》,梁济运河目前已经达到了“河畅”、“水清”的标准,但是在“岸绿”、“景美”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为此,在运河管理中要树立精益化理念,重点从水土资源保护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壤比较贫瘠的河段,尝试采取挂网喷播等技术,恢复岸坡植被;对于水土保持较好、土壤比较肥沃的河段,在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同时,还应做到乔木与灌木搭配,树种尽量丰富多样,着力构建更加稳定的河岸生态系统。在运河沿岸生态得到较好保护的前提下,划分出人力活动聚集区与非人类活动聚集区,前者可修建便民亲水娱乐设施,以满足群众日常休闲、娱乐、观光的需要,但是要注意设置警示标识;后者要设置防护栅栏,保持原始风貌。保证梁济运河水闸工程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不低于60%。通过加强绿化管理,缓解因为夏季集中降雨冲刷边坡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将梁济运河打造成一条靓丽风景带。
3.2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管理系统
在推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思维和发展目光,主动吸收信息技术为梁济运河管理升级提供必要支持。适当增加预算,专门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既可以减轻人工压力,又能彰显管理效率。对于尚未建成信息管理系统的,要结合运河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尽快编制计划,加强软、硬件投入,保证堤防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对于已经建成的,要注意安排专人做好系统维护,做好数据备份管理和更新管理。继续完善沿河监控系统,实时上传监控视频,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掌握沿河情况,增强堤防管理的时效性。对易发生事故的河段提高视频监控装置的密度,对没有视频监控装置的河段要尽快安装设备,构建完整的严格监控网络,实现全天候、全河段的监控管理。继续完善GPS、GIS,以及移动设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除了要做到河道堤防的定期巡查外,还要提高夜间巡查力度,争取实现巡查管理的无死角、零盲区。继续完善电子化台账制度,针对日常事务管理、工程运行状态等基本信息,建立电子台账,为掌握梁济运河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工程运行情况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参考。
4.推行精细管理,整治河道堤防环境
良好的河道堤防环境,对保证水质安全和河道行洪畅通有积极影响。近年来,随着梁济运河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两岸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偶尔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为此,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对于下游河段要加大整治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以运河管理处为核心,连同公安、乡镇等,成立专项执法队伍,对河道堤防上的违章建筑、乱植树木等予以清理。对失效的堤防排水设施进行修复,并使用工程措施进行堤防加固。沿线增加标志牌数量,提升护岸林木的覆盖率,营造良好堤防环境,为梁济运河的运行创设良好环境。
结语: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是水管事业单位必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梁济运河管理处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实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以理顺运行机制、细分目标责任为基础,激发了员工的履职意识,确保各项管理任务得以落实;以完善法规制度、坚持依法管理为核心,发挥法律制度的约束、引导作用,提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以保护河道环境、扶持岸线经济为目标,有序开发,实现保护与利用的互补,从而使梁济运河的多重效益得到了兼顾。
参考文献:
[1]王玉红,王治世.平度城市河道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20(08):28-30.
[2]汤建斌,胡永龙.顺安河航道整治项目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水电水利,2020(10):71-73.
[3]徐国东,邹忠海,肖波.河道工程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建议[J].山东水利,2020(02):12-13.
作者简介:侯岳鹏(1970-9-),男,汉族,山东泗水人,大学学历,工程师,现任职于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梁济运河分中心,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